女性抽烟碍着谁了?
20世纪前,抽烟是男人的事情,是男性身份和地位的标志,反正和女性不沾边。
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女性仍然被禁止在公共场所抽烟。
这里需要讲述一个成功的营销案例。
乔治 希尔是烟草公司董事长,他希望能够说服女性去抽自己的香烟,特别是在公共场合,他对伯奈斯说:“如果实现了,那就像在我们门前新开了一座金矿。”
“公关之父”伯内斯从妇女解放运动下手,伴随19世纪后期女权主义的兴起,能否自由吸烟被很多女权主义者视为争取平等的一部分。1840年的第一届世界妇女权利大会上,很多女性就已经要求了妇女自由选择吸烟的权利。
想要改变一个社会现象,那就要先从叙事话语下手,曾参加过一战宣传的伯内斯当然深谙此道,他将女性不可在家之外的地方抽烟这一事实建构成为对女性自由的剥削。经过他的策划,1928年,美国烟草公司举行的“好彩”香烟的活动中,女性们高举香烟,同一切偏见禁忌做斗争,宣布自己的自由和独立。
1929年,伯内斯雇请年轻女性在复活节进行游行示威,并付费给知名女权主义者鲁斯海尔,请她签字邀请人们来参加游行,邀请函上是响亮的口号:点燃另一只自由的火炬吧!打败另一种性别禁忌!
他完美的将香烟嵌进女性自由与性别平等中,“好彩”香烟随即获得巨大的成功。
那么将近一百年后的今天,这个社会是如何看待女性抽烟呢?
除了这种明目张胆的偏见言论,女性抽烟似乎还伴随着一些隐形歧视,更重要的是,关于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已经深入人心,甚至包括抽烟女性自身。
我身边的很多朋友包括我自己抽烟时间也不短,但地点多数在厕所这样隐秘的地方,并且时刻注意老师或长辈的动向,生怕被发现。
而我也不止一次的在抽烟的时候看到路过的长辈鼻鄙夷的眼光,甚至有一次一个看起来五六十岁的老人路过,声音不大不小:“现在这小姑娘都是怎么回事儿?”
被长辈或者和自己生活有交集的人看到自己抽烟,在什么也没做的前提下就已经被加上了一条原罪。有时候我也会在偷偷摸摸抽烟的时候想,我这样没错,为什么不能被看见,但反过来想,我觉得没错,但别人不一定这么觉得。
我爸在知道我喝酒后跟我说,酒少喝行,但是绝对不能抽烟。
我说我哥还抽烟呢。
“你哥是男的,跟你能一样吗?”
在朋友的妈妈知道了自己抽烟后,我再去她家跟她妈妈打招呼的时候都少了一些底气。
社会对于女性的期待,以及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已经深入了每个人的思想,成为判断女性的标尺,用这种判断标准来鉴别女性似乎成为了一种集体无意识行为,时刻在束缚着女性的行为。
集体无意识作为一个社会的潜藏文化内核,是大多数人不假思索就认同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大家关心的是女生抽烟表示这个女生不好,但很少有人关心女生抽烟为什么不行。
男生抽烟随处可见,女生抽烟就是不行。
为什么男生可以但女生不行?
因为他是男的嘛?
为什么他是男的就可以?
当然并没有这样糟糕,也有很多人表示“女生抽烟纯属个人习惯,并不能成为评判一个人的标准。”
那你会和抽烟的女生来往吗?
不介意做朋友,但介意当对象......
这可能也是部分男生的真实想法。
一个人的习惯爱好可以成为评判一个人的标准吗?或者说可以成为评判一个性别的标准吗?
看见一群男性在街角吞云吐雾可以习以为常,换成女性呢?
抽烟喝酒就是道德败坏吗,习惯真的可以成为评判女性道德的标尺吗?
抽烟说到底是个人习惯爱好问题,并没有碍着任何人的事。当然在公共场合抽烟是不对的。既然在没有影响别人的情况下,女生抽烟又有什么问题?“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和喝茶打牌一样,抽烟只不过是一个癖好,不该背负着个人道德问题的担子。更不该成为性别的分界。
长久以来的想法也许很难改变,但下次再想对一个抽烟的女性进行评价时,提前对自己说一句,抽烟只是一个习惯,与个人品行无关。或许能帮你做出公正一些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