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每天写1000字每周1000字

过年了,回家陪陪我们的“留守”父母

2019-01-25  本文已影响27人  一诺花开
过年了,回家陪陪我们的“留守”父母

再有一个星期就过年了。

我打趣地问一个朋友“今年过年你又准备去哪野啊?”

朋友是一个旅游发烧友,很多个春节都是在旅行中过的。

可她今年却回答“回家陪父母过年。”

我好奇地问“为什么?”

她只是简简单单说了句“过年就应该和父母一起团聚,热热闹闹的。”

过年了,回家陪陪我们的“留守”父母

是啊!过年就应该和父母一起团聚,热热闹闹的。

平常有多少次我们因为工作忙而匆匆挂断父母的电话,有多少次我们因为带孩子上兴趣班而周末不能回去陪父母,有多少次我们因为临时应酬而辜负了父母做的一桌饭菜……

老妈对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打电话你就说忙,真的有那么忙吗?我也问自己真的有那么忙吗?忙到听不完父母的一句话。可为什么我们还有那么多时间看抖音,玩王者荣耀呢?

过年了,回家陪陪我们的“留守”父母

2018年看于丹老师讲论语的书。论语中有一句话使我感触很深。这句话是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讲的是父母的年纪,生日不可以不知道,一是因为他的高寿而喜悦,一是因为他的年迈而惧怕 。可是我们做儿女的有多少能记住父母的生日,又有多少能在父母生日时送上祝福。

过年了,回家陪陪我们的“留守”父母

去年,姑奶奶夜里突发脑出血,是姑爷爷连夜将她送去医院的,而此时她的儿子还在北京。舅舅是在第二天早晨得知消息买飞机票赶回来的。就这样到来的时候也是第二天下午了。可是待了一个月不到就又飞回北京了。因为他的工作,他自己成立的家庭在北京。又只剩下姑爷爷照顾姑奶奶了。养儿防老,当真的老了病了儿子还不如身边的老伴。

这样的老人很多。80,90许多年轻人都是独生子女而且许多为了前程去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在那有了自己的事业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而远在家乡的父母成了“留守”老人。

过年了,回家陪陪我们的“留守”父母

前段时间风靡微信朋友圈的《啥是佩奇》。爷爷为了知道孙子喜欢的佩奇是什么,通过不断询问周边的人,甚至做了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最后给孙子做了个佩奇形状的鼓风机带到儿子家送给孩子。其实这个故事在每个家庭都出现过。刚时新上网时,我说上网需要“猫”,没想到第二天爷爷从农村给我抱来了一只真猫,递给我说拿去上网去。我抱着真猫哭笑不得。老爸说上网用的猫不是这个猫,那是一种设备。爷爷拍着头说我就疑惑用这个猫怎么上网啊。可当爷爷讲起他当兵的事,我们年轻一辈却很少能安安静静坐下来听他讲。祖辈,父辈给我们的太多了,而我们有时连最起码的陪伴都给不了。

过年了,回家陪陪我们的“留守”父母

还记得  1999年春晚的《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领上孩子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父母其实要的并不多,只希望子女有时间能来看看他们。

过年了,回家陪陪我们的“留守”父母

过年了,回家陪陪我们的“留守”父母。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坐在一起吃顿年夜饭,听他们讲讲他们的故事,带他们去电影院看场电影,再去拍一张和和美美的全家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