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小白岁月拾遗心理

到底何时才是基金卖出的最好时机

2022-09-04  本文已影响0人  城中隐士

前段时间市场反弹,大多数友友的账户都接近回本了,正准备赎回之时,大量的媒体宣传:你买基金是为了回本吗?为什么回本了就要卖呢?这不还没过几天,市场风格大变跌了,很多媒体文章又不建议卖出!那么,到底何时才是基金卖出的最好时机呢?今天,笔者就来和大家一起聊聊:

持有基金该不该卖出?很多专家建议“要关注国运”即国家大局、宏观政策(比如国家政策是否提倡支持、监管部门、中央媒体等喊话)、行业基本面、周围人投资热情、市场温度、股债性价比、北向资金、换手率”等指标。这些指标也仅仅是一个参考指标,是不能直接套用的。为什么?

因为:

1、参与者的思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短期市场会影响人的行为,人的行为又会影响市场的走向;在任何包含有思维参与者的情景中,参与者的思想和现实情况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市场也是无法预知的,因为我们无法完全了解别人的思维方式,也无法确认别人如何操作,所以也就无处预判未来的市场走势。

2、每个机构都为自己的利益发表立场

银行因为代销产品多,更多强调“资产配置”,这样可以各种产品一样买一点;基金公司主要赚管理费,肯定希望基民“长期持有”;券商赚交易的钱,肯定希望基民“多多交易”。很多时候都是“立场决定观点”,也是“先有了结论再来找论点”,导致我们所接受的信息也是一片混乱,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自己有一双慧眼。

3、由于每个人对信息接收及投资需求不同导致反馈的信息及程度也大不一样

面对市场的大跌,空仓的觉得是建仓的好机会,仓位高的觉得又被套了!大跌是好还是坏呢?不同仓位、不同资金量、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友友们感觉都是不一样的。

成功的投资往往取决于“更优的决策”,何时买何时卖?我们为什么投资基金?也无外乎渴望达到这三种诉求:

功利性的收益——投XX基金,到底能赚到多少钱?这是很多友友关心的问题。如果我们一开始投资基金的部分仓位的投资目标就是为了满足功利性的收益,是可以一开始就设置“止盈止损”线,或者进行“目标止盈”的。

表达性的收益——“低点加仓、选择XX基金、高位补仓”等行为,向别人和自己表达了什么?尤其是一些友友不断地加仓,不断地被套,但还是继续补仓,还不断地讲述自己补仓的理由。如果我们投资基金的部分仓位的投资目标是为验证自己的投资逻辑、让自己对市场有更强敏感度、渴望跟市场有更多共振等等,你可以一直拿着,也可以做一些趋势交易。

情感性收益——做了这份投资让我自己感觉如何?给小孩做了一份教育金定投、给自己做了一份养老金定投,让自己更加坦然。如果我们投资基金还有部分仓位的投资目标是为了满足情感诉求,是适合进行长期投资的,是可以用“时间止盈”或者“目标止盈”的。

简单来说,决定该不该赎回、该怎么赎回之前,应该先把投资基金的目标进行分类,再根据不同目标来看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股神巴菲特一直认为:搞投资其实并不需要什么高智商,控制情绪才是最重要。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这里普通投资者是指:不以投资为生,投资主要目标是打理闲钱),控制情绪不如了解情绪,顺应情绪,这样才能避免情绪反噬。有哪些情绪呢?因买到牛基带来的兴奋感、因高位建仓或过早止盈止损带来的懊恼感、因市场反复震荡带来的焦灼感、因短线资金被套牢带来的无力感等等。而好的投资,应该是让我们处于一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市场下跌,你稳坐钓鱼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赚了也没多兴奋,继续过自己小日子)、“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回本了又亏了,亏了又回本了,心中总是那么淡定)。所以,持有的基金是否该赎回/买入,我们也需要做一个“初步定性筛查”,可以问自己两个简单的问题:

Q1.市场大跌7%,你是什么感觉?

A、没感觉 B、有点恐慌 C、有点焦虑

D、失眠 E、快崩溃

显然,如果你觉察到自己有点焦虑、失眠甚至崩溃,说明你的仓位或者品种不是特别合适,需要调整一下了。

Q2.市场大涨6%,你是什么感觉?

A、没感觉 B、有点兴奋 C、有点后悔

D、有点紧张 E、很兴奋

显然,如果你有点后悔肯定是觉得自己买少了;很兴奋说明重仓押中了,也是需要注意的。

上涨越兴奋/下跌越焦虑,说明仓位越重,需要逢高减;上涨很焦虑/下跌很兴奋,说明仓位轻,需要逢低加。

注:紧张/庆幸、后悔/开心、焦虑/兴奋,主要是情绪的强度、持续时间,是比较主观指标。紧张/庆幸是瞬间感觉,不会持续太久;后悔/开心是持续一段时间,有情绪但是没影响到正常生活,过了就过了吧,不强求了。焦虑/兴奋是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失眠、不停盼利好,渴望出现奇迹等。

4、认识自我,确定你的行为特征

大家可以到支付宝上做一个简单的理财性格测试,它是从“后悔、冒险、自信、冲动、乐观”等五个维度对你(即客户)进行画像,将投资者分成不同的类型,比如它把我归为“独立型”,根据此再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该种分类方法其实是从“投资者行为”角度出发,将投资者分成“保守型”、“跟随型”、“独立型”和“跟随型”。《财富管理的行为金融》一书中指出,不同类型投资者会受到不同行为偏差影响,如:

“保守型”投资者由情感驱动,很容易受到情感的影响(可能是自我情绪,也可能是理财经理日常维护);

“跟随型”投资者又往往容易简单抄作业,高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独立型”投资者又会陷入自我认知陷阱之中,因为自己都知道;

“积累型”投资者往往是比较专业人士了,有自我独立判断,有时候会过度自信。

如果不了解自己是什么类型的投资者,也可以借助一些软件做一些测试,我试过很多平台的测试,支付宝里面的“理财性格”测试,我觉得是比较简单易操作的。

具体操作路径:点击“我的”——“理财”——“总资产”,下滑有一个“理财性格”测试。

当了解了自己的行为特征,考虑是否赎回的时候,就要知道可能会犯哪些错误,我们该怎么避免。

最后总结,考虑是否要赎回/或者操作的时候,我们首先可以梳理下投资目标,不同投资目标可以用不一样的方式;接着,需要关注自己情绪,第一时间情绪的表现折射出是我们仓位的高低;最后,要明白自己是什么特征,容易犯哪些错误,该怎么规避。

当然,如果你觉得上面方法比较繁琐,还可以更简单:

1.投入资金量多少

如果投资不到家庭资产10%,涨跌随意,还可以逢低不断加仓。这就回答了很多人“定投赚了30%”要不要赎回?不是看收益率,而要看投入的资金量。当定投投入累计资金量超过家庭资产30%,而且盈利年化10%以上了,可以考虑赎回了。

2.关注基础数据

数据已经说明,偏股型基金长期年化13%左右。如果你买入的某只基金,这两年平均年化已经超过13%了,其实也是告诉我们后续“下跌的概率”比“上涨的概率”要高,是要做一些减仓操作了。

3.看看是否处于“三闲”状态

是不是用的闲钱、有没有花太多时间、有没有心里天天惦记......

当然,投资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因为每个人投资起点、投资目的、投资的手段及个人特征等都不一样,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更多需要我们在投资者中不断地“了解自我、提升自我”。本文所写也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思考,仅做参考,不做任何决策依据。

最后望大家都能在投资中赚到自己该赚的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