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044|好课原来就是这样炼成的

2023-04-24  本文已影响0人  爱于心敏于行

好课原来就是这样炼成的

文|张爱敏

上周,校长发工作群里三篇文章:凌宗伟校长的《一堂好课“四个标准”》,冯恩洪校长的《好课无非就这几样:三个维度、三个要素、两种途径》,还有一篇未署名的《教师之间听课,听什么、记什么才能最有效果?》,要求每位老师认真研读,摘录笔记,并提交读书感悟。一遍遍细读,顿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好课原来就是这样炼成的。

首先,立足课标,善于研“文本教材”,要站稳课堂。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如何培训教师素养一文中说:“高深的教育论和先进的教育思想是一个教师成长的指航之路。”

好课什么模样?凌宗伟校长说“要有人,要有料,要有趣,要有变”。归根结底是要有味,让听者能实现知识、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走出教室依然感觉韵味无穷。那如何修炼韵味无穷的好课呢?我认为必须有根,根深才能叶茂。这个根就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就是教师的厚积薄发,就是教师的信仰情怀。

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学习揣摩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个性教育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要善于与教材的编写者,教学纲要、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制定者对话,与学生对话,与自己对话,从而实现教学质的飞跃。“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取决于此”。

其次,择善而从,善于向“同事学习”,向名家取经。

教师改变,学生改变;课堂改变,教育改变。但改变课堂的方法是短线,是当下;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是长线,是未来。那么,如何既要抓长线也抓短线来提升教育高质量发展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无论是身边的同事,还是外地的名师,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优秀教师的优质课例,要认真观察、记录、对比反思——假如是我,我该教什么,怎么教,在一次又一次的教学模仿中吸收他人精华,不断地锤炼自己;要关注师生教和学的方法与技巧,教师如何运用并组合教法,特使是不同学生课堂上的思维类型、学习心理、学习方法和认知规律,探索他们在自主学习上,普遍存在哪些优势与问题,为有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而积累经验;关注不同课型(如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评价,特别是教师的教学技能、语言艺术、细节处理、教学机智等,用心地去领会,择善而从,改进自己的教学,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上课的视野就会更加开阔,课堂教学力就能得到逐渐提升。

也就是说,教师通过模仿优秀教案的“精妙之处”,模仿优质课对教学各环节的合理把握,模仿优秀教师对教材的合理处理、熟练驾驭,都是教师成长的捷径。当然,模仿不等于“全盘照收”,而应该是吸收和再创造,模仿更不是“拿着别人的教案去上自己的课”,而是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拥有自己的风格。正如窦桂梅老师所言:“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

第三,以生为本,善于向“学生学习”,促个性成长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努力认识课堂的本质。“教育是面向人,帮助人的生命生长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也必然基于学生成长。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真正的教学能手,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了解学生,研究学情,应积极揣微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性格、情绪、意志自制性等,重视指导学习策略,因材施教。只顾千篇一律地传授内容,教学省时却低效,教学水平也得不到学生的认可。

那么,如何让学生成为高效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呢?

首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真正让任务驱动训练落地。

“习惯决定命运。”课堂应着力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6个习惯:边读边记、边抄边记、作业有速度效率、抗干扰做事、有时间观念、使用好零碎时间。

其次,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站在课堂正中央。

以学生为主体,让课堂有效率、有效果、出效益,真正让高效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如刚需作业不出课堂,真正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同时,严格课堂时间管理。

第三,要把成功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拥有幸福的体验。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一句温暖的表扬,一个亲密的动作,一道鼓励的眼神,都可能像催化剂一样一次又一次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因此,要以激励为主要评价手段,给予学生表扬,给予学生成长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综上所述,教师成长是一个锲而不舍的探索过程,只有善于觉察与认知,善于阅读与反思,善于在日常教学中把自己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和学生创新等作为随笔记录并积累起来,反思每一节课教学的成功点、失误点等,才能不断修炼出好课。同时,写作留痕,善于与教育专家、名师进行网上交流,总结推介自己的教学成果,这不但能加速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能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踏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