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儒、道专题佛法学思修佛法智慧&心灵抚慰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经题含义与修行关系略说

2018-09-21  本文已影响29人  清月照天心

阿弥陀佛造就的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庄严殊胜,但不是谁随便念佛就能踏入的,能往生的大众气质要与极乐净土世界诸菩萨贤圣众相吻合,起码不能相差太远。

那么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气质?怎样培养?答案或许可以在净土大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简称《无量寿经》)这一经文标题里略窥一二。

佛说:信佛之语。佛为利益众生,宣说念佛求生极乐净土的殊胜法门。(信)

大乘:发菩提心。即上成佛道,下化众生之心。或言大智,大悲,大愿三心。最基本的,要发慈悲心。

菩提心以大愿心为落脚。发菩提心非常重要,因为念佛往生净土是大乘法门,可以说大乘与小乘最大的区别就是发心的大小,发菩提心契入大乘,才是真正的净土法门。(愿)

(当然,也可以先由持念佛名号步入,即一开始发心可能小,只为个人往生西方净土。但是由执持名号,日复一日,累月经年,慢慢心量会发生变化,会生起真正的菩提心。如染香人,日积月累,而身有香气。  )

无量寿:放下小我,广大心量,万物一体,立足大我真命。(广)

庄严:持守众戒,具足威仪,最起码要持守五戒十善。(戒)

清净:自净其意。心要能定,不妄想执着,能安住于禅定最好。(定)

平等:不起分别妄念。当然这是很高的境界,可以渐次达到。具体修行中要求尽量做到自他不二,不起贪嗔痴慢疑。(因为这些东西都是由妄想分别心所生) (等)

另:不起分别之心不等于不要有分别之相。而是说心不随这些相所转,而起贪嗔痴。

觉:有正知正见,常保持清醒觉照,学习佛法智慧。(慧)

经:贯穿始终,精一笃志,修此法门,持之以恒。(恒)

总结:信,愿,行(恒);戒,定,慧;广大,平等。

概而言之:

能够深信,切愿,笃行。发慈悲大愿之菩提心,放下小我,怀着一颗清净,平等,广大的心量,修习戒,定,慧。持名念佛,并持之以恒。

实际上,执持名号,净念相续,其中戒、定、慧即具足,一句佛号乃是总持,故而“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又有“万德洪名”之称,当然,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普通人来说,非长久下大工夫,而或难得。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经题含义与修行关系略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