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读书笔记

2023-06-11  本文已影响0人  张小胖

6.12.

杜甫、苏轼、陶渊明这样的人是榜样,我们能看见他们的不幸,也能看见他们超越了一己的命运。相较于他们命运的不幸,我们已经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有这么多先贤能在逆境之中自得其乐,我何尝不可以呢?这不是逃避,这是寻觅自己的世界。P024---许倬云《往里走、安顿自己》《第一章:你是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看到那么多杰出的人身陷困顿的时候能够放过自己,就会明白了人应当采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困顿中的杜甫自己深陷“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的困顿,但依然对饥寒交迫的百姓陷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生存状况抱有怜悯。

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后,苏轼的题材有了明显的转变,百姓疾苦成为了新的主要题材。

而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道出了多少不想同流合污的人的心声。

在古代,能把人生所经历的痛苦转换的人并不多见,而他们三人,之所以被载入史册,是因为他们对自我痛苦的超越,给后人带来的启迪。

遭遇排挤、流放,或者是看透当时的黑暗,做出各自的选择。

命运的嘲弄之下,苏轼写出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是看破红尘后一种高远的精神境界。

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踏尽长安花”的春风得意到卷入朝廷争斗而被遭受牢狱之灾的困顿,不是谁都能乐观地走出来。

苏轼并没有把得失放在心上,一生没有放弃为百姓造福,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

带领百姓疏通西湖的淤泥、建成了“苏堤”,到今天还在发挥着调节水量的作用。被流放到海南后为当地带去了相对先进的医学技术、书籍,还在当地办学,培养了海南第一个秀才。

苏轼的豁达与洒脱来自于自我的觉醒。

他的身上体现了古代文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境界。

拥有这样境界的人,具有不一样的风骨。

人终将与自己和解,他们的人生告诉当下的人:你的人生应该由自己定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