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过去,它仍然是超级英雄电影的最高峰
如果只能推荐一部电影,那我一定是选这部《蝙蝠侠·黑暗骑士》(TDKR)。
诺兰将超级英雄电影带到了一个新高度,而《TDKR》则是巅峰中的巅峰。我愿意相信,无论《X战警·第一战》的种族探讨,还是《钢铁侠3》的自我认同,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它的影响。
今天我关注的木鱼大大刚好更新了黑暗骑士的影评,借此机会也聊聊我的感受。
01 剧情扎实
诺兰非常擅长讲故事,这点不必多说。从流畅度、完成度、整体节奏来看,我心目中的前三是:《黑暗骑士》、《盗梦空间》、《星际穿越》。
从第一个镜头开始,《黑暗骑士》就以快节奏展开,小丑、黑帮、蝙蝠侠、警局多条线索,十几个人物的故事层层递进。并且多而不乱、完美衔接、最终恰好服务于主题,全程无尿点都是谦虚了。
电影类型应该是犯罪/动作类,但早已把多线叙事玩出花的诺神又怎么会止步于此:融入适当的悬疑元素后,故事的「可看性」大大提高。
这里要提到诺兰对观众的「期望管理」能力。
比如我们看《盗梦空间》,因为它一开场就是个脑洞很大的故事,我们很容易也就进入「科幻状态」,那么后面剧情大开大合就容易显得意料之中。
而《黑暗骑士》完全不同,一开始你以为是部常规的警匪片。但几次「反常规」剧情会感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尤其首次观影会特别明显。
开场时,劫匪分工合作,成功抢劫黑帮银行。转眼就是自相残杀。
警方刚成功找到证人,起诉了几百名罪犯。警察局长、法官、哈维突然遭到刺杀。
小丑逼蝙蝠侠现身(落)——哈维主动背锅(落)——小丑中计被抓(起)——计中计,哈维&瑞秋被抓(落)
员工为财准备泄密(落)——小丑布置电车难题(落)——民众觉醒(起)——哈维黑化(落)——蝙蝠侠背锅(升华)
剧情不断转折、起伏,简直一秒都不能错过。
02 细节丰富
电影细节如图大餐中恰到好处的点缀,看似不起眼,却让剧情更加丰富饱满。而《黑暗骑士》数不清的细节也堪称完美:
哈维引以为豪的「I make my lucky」硬币一开始只有一面,在内鬼事件后被烧成正反两面,自己也变成「双面人」。
戈登开场时问一个女警「怎么没去医院陪妈妈」,暗示她的母亲在住院。后面她就是母亲医药费太高而出卖情报,直接导致瑞秋死、哈维黑化。
哈维、布鲁斯、瑞秋三人首次拼桌,讨论到集权与民主,不受限制的权力会引导出现独裁者凯撒。后面则有民众舆论:制约蝙蝠侠的权力。
这里芭蕾舞演员还把书盖住哈维的眼睛,调侃他可能就是蝙蝠侠。这不仅暗示他后面为蝙蝠侠背锅,更在观众心中种下了:黑暗骑士VS光明骑士的探讨。
结尾蝙蝠侠被警察追捕,他的旁白是:重要的不一定是真相,而是民众对公权力的信任(希望)。
伴随着的画面,是管家烧掉瑞秋拒绝蝙蝠侠感情的那封信:毕竟支撑着凡人布鲁斯的,是瑞秋曾经的承诺「当哥谭不在需要蝙蝠侠,他们就可以在一起」。
而管家的这个谎言,也是让蝙蝠侠心中还留下一盏灯:即使佳人已故,或许承诺扔在。
03 完美的演技
如果说克里斯蒂安·贝尔的蝙蝠侠无可挑剔,希斯·莱杰的小丑则堪称完美。
没错,希斯莱杰的完美发挥,几乎要遮住主角的光辉:满脸石灰、神经质的小动作、病态的眼神,将这个「DC第一反派」的变态、高智商、反社会演绎得淋漓尽致。

希斯莱杰的巅峰,可惜也成为绝唱
此外几位配角:充满理想的哈维、面慈心坚的老管家、赴汤蹈火的戈登、老谋深算的福克斯、坚守正义的瑞秋,都演绎得恰到好处。
不过,瑞秋的选角和角色塑造,确实还稍显不足。两位男主却都视她为心中明灯,她自己的态度却一直不够明确。算是唯一的美中不足吧。
04 主题极高
如果一部电影的剧情、细节、演技都很棒,它还只是一部优秀电影。而一部主题同样优秀的电影,则称得上伟大。
这部《黑暗骑士》刚好就是如此。
诺兰在这部电影,至少提出了三个问题:何为公正、何为英雄、何以为人。
何为公正
很多香港警匪片会有这样一句话:你现在可以保持沉默,但现在开始,你说的一切都将作为呈堂证供。
这是国际经典的「米兰达宣言」,可以说是现代社会法治的一种表现,即使是犯罪嫌疑人,也应该经过合法程序进行抓捕和审问。
而《黑暗骑士》就在探讨这个问题:
老一派黑帮,代表「有序邪恶」;疯狂的小丑,代表「无序邪恶」
戈登、哈维,代表「有序正义」;蝙蝠侠,代表「无序正义」
如果是传统超级英雄电影,无非是主角把反派BOSS干掉,但《黑暗骑士》的野心不止于此。
脱掉战甲,蝙蝠侠就是个普通市民,法理上他没有任何权力审判任何罪犯,因此蝙蝠侠自己有着「不杀生」原则。即使罪大恶极,也应该在法庭审判。
蝙蝠侠给哈维的那番话:我只是黑暗中的守护者,你才是哥谭的法理之光。一度让我热泪盈眶。
此所谓「程序正义」,虽有暴力而不为,真英雄也。
何为「公平」,诺兰也在探讨:
最明显的「双船事件」:一艘是普通民众,一艘是罪犯。两艘船都有炸弹,并且手中有对方炸弹遥控器。12点前,先按下遥控器的那方会炸死对方,否则小丑在12点按下总遥控器炸两艘船。
暗线还有哈维黑化后,不再相信规则,而是用硬币决定别人生死。
哈维的硬币,从概率上是绝对公平,但违背了法律规则。
双船事件,两边人都有理由和动机按下按钮,但都选择了放弃。
哈维即使曾经是光明骑士,他在非法行为后也要死掉;
普通民众也没有「处决」罪犯,而是留给今后的法庭,因此他们都活了下来。
这是诺兰的答案。
何为英雄
开场打斗后,一身伤痕的布鲁斯在管家帮助下缝合伤口,看得非常心酸。
管家心疼说:少爷,凡人总有极限。
布鲁斯穿上衬衫答:但蝙蝠侠没有。
穿上衬衫,该扮演好普通市民的形象
穿上蝙蝠衣,布鲁斯不再是布鲁斯
蝙蝠侠可能是最能表达这种英雄感慨的角色了:他没有变异没有超能力,也不像钢铁侠有超强黑科技。真正的凡人之躯,会被几条猎犬咬伤。
他却一直默默得守护着哥谭的秩序,即使满身伤痕、即使爱情不再、即使身败名裂。
最后一段是全篇的升华:一贯以正义形象出现的哈维,由于瑞秋之死而黑化,杀死了五个人。如果真相暴露,哥谭政府的形象就再难维持。
此时,又是蝙蝠侠站出来:罪都算我的。
戈登只好挥泪让警察追捕蝙蝠侠,一个超级英雄电影从未出现的片段到来:一群荷枪实弹的警官,在追捕刚刚中枪、骑着摩托飞驰的英雄。
而就在不久前,民众还把对小丑的恐惧迁怒于他,被寄予厚望的哈维选择了放弃,苦苦追求多年的瑞秋也不幸殒命。
蝙蝠侠仍然选择了继续奉献,战衣之下,没有自我。
难怪大家会调侃:哥谭配不上蝙蝠侠。
何以为人
诺兰的电影一直以「真实感」著称,在外部丰富的剧情下,他聚焦的重点永远是「人」。
《星际穿越》恢宏壮观的宇宙下,仍然会感动于马修麦康纳穿越时空的父女情。
《盗梦空间》多层嵌套的梦境中,也有着小李子对亡妻的深爱与悔恨。
《记忆碎片》多线叙事的结构内,男主对妻子的爱是他生存的唯一信念。
剧情再复杂,仍然可以看到饱满的人物形象,这也是诺兰的强大之处。
而《黑暗骑士》的暗线也是如此:可以看到布鲁斯、哈维对瑞秋的深爱;戈登执行任务时的family first;甚至叛变女警的生活所迫;因恐惧而投票抓捕蝙蝠侠的民众...
每一个人都是如此鲜活、真实而无奈,这也是《TDKR》的伟大之处。
欢迎关注公众号:浩叔聊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