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时代的变迁谁都躲不过去

2018-08-19  本文已影响29人  听听我说吧七七

从小便学习老舍的文章,老师要求背诵的。华丽的词藻对于儿时的我只有陌生跟无味,我无法体会到那种美,甚至更爱晦涩难懂的文言文。

 12岁开始阅读国外文学作品,对我的价值观,人生观有了很大的冲击,里面是不一样的世界。随着物质的富裕,对于外来的汉堡,衣服等都成为了时尚的标杆。而国外文学作品更加直接的表达,深深的吸引着我。

 老舍,这个在1966年中投湖自尽的人。在我28时,才认真阅读了他的作品,才对他有了浅薄的了解。这个有着旗人血统,生活在捉襟见肘的年代。那时的八旗子弟早已没有往日的辉煌和荣耀,甚至连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饱了。

 《茶馆》为我们呈现出清末到民国时期各层人们在茶馆中发生的故事,这个剧本非常的短,但是每个人物都给人深刻的印象。地痞流氓,休闲的遛鸟八旗子弟,吃不起饭卖女儿的农民,作威作福的太监等。外面的炮火连天,这里的人却还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两耳不听窗外事。

 硬要撑着颜面,讲究排场的旗人,早已不是横扫千军的铁骑,吃喝玩乐成为了他们生活最重要的事情。老,弱,寡,闲,领着军人的份银沾沾自喜,即使改朝换代也只是心疼没有了银子。国家的荣辱,民族的气节,跟他们丝毫没有关系。一辈子只会说好话,变着法子支撑茶馆的掌柜,最后吊死在自家的茶馆。与时俱进的他,也许他始终不明白,自己这么努力,这么顺应潮流,怎么就越活越差了呢。

 每个人物的命运都是固定的,老的流氓,儿子成了小流氓,老特务,儿子成了小特务,老掌柜,儿子成了小掌柜。他们沿着自己的轨迹,努力想把继承下来的事业发扬光大,子承父业的骄傲,即使是错的事情在他们看来也是理所当然。

 王立发做了一辈子的顺民,请一辈子的安,到头来被逼的自尽,常四爷凭良心干了一辈子,最后连纸钱都是捡人家的,秦仲义很恨的说“有钱千万别做好事”。小刘麻子看到上吊的王掌柜,却说“我爸爸的老朋友,不知道怎么就上吊了”

所有人的出发点都只有自己,专门捡老实人变着法的欺辱。那个年代可以活下来真是奇迹。做着错事的人不觉得自己错了,做了好事的人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好。

 这样的社会是我不曾经历的,诧异,心痛在旧的社会,原来人们生活在那样的社会,黑暗中,善良的人们在无声的呐喊,躲避。女子被拿来贩卖,道德没有底线。愈加珍惜现在所永远的一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