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宣青花的灵魂——苏麻离青
众所知周,自2005年元青花大罐鬼谷子下山在英国伦敦拍出了2亿多的天价之后,青花瓷在收藏界摇身一变,俨然成了瓷器收藏中的霸主,藏友们都对它趋之若鹜。除了名噪一时的元青花之外,青花瓷中最令人瞩目就是永宣青花瓷,永宣青花瓷为什么这么受欢迎?一是因为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造型比例适中,做工精美,制瓷工艺精湛;第二,就是因为他的青料,苏麻离青。
宣德款青花云龙纹缸
玩收藏的朋友都知道,永宣时期的青花瓷的青料大多是用进口的青料——苏麻离青烧制的,这也就造成了永宣青花发色鲜艳明亮,发出蓝宝石一样的光泽,受人追捧的原因。即便是同时期的采用国产青料的青花瓷跟它们比起来也是逊色不少。
苏麻离青,又称苏泥麻青、苏勃泥青、苏泥勃青等。简称“苏料”。作为一种产于国外的青料,苏麻离青在中国出现与明初郑和下西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郑和下西洋以后,由于海路交通的拓展,促进了我国瓷器生产的发展。
明宣德 青花缠枝莲托八宝大碗
苏麻离青属低锰高铁类钴料,青花呈色浓重青翠,色性安定,因为苏麻离青含铁高而含锰量低,在适当的火候烧造下呈现出蓝宝石般的鲜艳色泽,还会出现银黑色四氧化三铁结晶斑,即“铁锈斑痕”,俗称“锡光”。苏麻离青用在青花瓷的烧制上,其制品极为美观精致,发色明艳,呈色稳定,其晕散现象更是新颖别致,俨然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中焦墨技法的奇特效果。
明 永乐青花一束莲纹盘
永乐、宣德时期苏麻离青的呈色具有靛蓝、晕散、结晶斑等特征。呈色靛蓝,绚丽浓艳,清晰而通透,线条的纹理中或青料凝聚处有乌黑而浓重的结晶斑,结晶斑呈浓黑的松烟墨色,浓重处或浓聚处下凹且深入胎骨,迎光侧视或以手抚摸可感觉有凹凸不平状。另一种发色蓝中泛紫,甚至呈明显的紫罗兰色,发色浅淡,浅淡处呈星状点滴晕散;浓聚处结晶斑连点成片,呈黑青色,浓淡反差极其明显,晕散十分严重。
晕散与结晶斑,是青料粗粝所致,如以强光照射可明显看出,结晶斑实际上就是青料中斑斑块块呈颗料状的锈斑,原因极有可能是因铁质高所致。青料粗粝,也极有可能是造成晕散和结晶斑的原因。
宣德青花缠枝莲托八宝纹荷叶盖罐
随着苏麻离青的引进,中国青花瓷烧造史出现了自元代末期青花瓷成熟以来的第二次发展高峰,尤其是宣德时期的青花瓷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的结合而被民间称之为“青花之王”。但成化以后,苏麻离青这种青料很少再大批量引入,青花瓷中的青料逐渐被回青等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