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书后感

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

2018-12-13  本文已影响35人  train7

【一份走心拆书稿】

今天的主题是“阅读”,更确切地说这是一篇有关阅读与输出的实用性指南文章。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与你共享实用的阅读指南:

一、如何通过更有效率地阅读来提升自己,并达成自己想实现的目标?

二、如何通过读书笔记来记住读到的内容?

三、如何把所学知识与方法付诸行动?产生真正的影响力?

热爱阅读的人非常多,笔者也算其一,但很多时候,花了许多时间,却没法记住自己啃的书,更谈不上把所读的内容化为自己应对现实生活,实现自己目标的能力。

或许,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也困惑于此吧。但接下来,我会把这本非常具有指导意义的书中的精华提取出来,与你分享!(期待的小眼神在哪里?)

一、有效率地读书

大多数人的阅读方式是从打开书本的第一页一直断断续续地看到最后一页,阅读过程中一直是跟着作者的思路走,不标注也不思考,只是像游览风景一样走马观花地便看完了一本书。而关起书本后,却没办法说出这本书给自己带来的收获是什么。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关书既忘呢?

这就和我们游览一个地方一样,如果不设定路线,走到哪儿就看什么;也不提问,一味被动地接受导游的信息;更不停留,跟着大部队走马观花。这样的旅途结束后,或许只会剩下几张打卡发圈的照片,昭示着我们到此一游。只代表着我来过这里,却并不能给你带来更深层次的记忆与开拓。

读书这件事也一样,我们需要花时间、花精力才能完成一次阅读。除了娱乐消遣的目的,大部分人捧起一本书,必然是想通过学习来扩大自己已有的认知边界。那么,在捧起书本的第一时间,你便要确定好,我在这有限时间内通过阅读这本书是想要达成一个怎样的目的。(可以写下来)有了目标后,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就需要围绕着自己的目标进行,摘取与自己的目标息息相关的内容。那么,如何才能快速摘取这些对自己而言重要的信息呢?

这就需要我们先对序言、目录、后记有所了解。因为这些都是作者提炼出来的关于一本书最核心的内容。就像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拿着地图对自己行程的规划一样,先了解自己最感兴趣的、最重要的什么,这样在阅读的过程中便不会轻易错过重要的景点,反而会带着目标、抱着好奇去一探究竟。

说到效率,我们难免会与时间联系起来。无论做什么,读书、跑步、旅行、工作,每一件事情都是需要我们付出时间成本的。所以,想要“有效”地阅读。除了能够主动围绕目标摘取自己所需的知识,还需要我们能够有时间意识,把控好自己的阅读时间。这里,作者提到了一种与传统观念相反的阅读方法——在一段时间内争取多读几本书。

记得吴伯凡老师曾说过,读书需要专注地读完一本再接着看另外一本,避免因为跳读而没有耐心,沉不下心去读完每一本书。但,作者建议可以尝试在不同的地方(公司、卧室、卫生间、背包)都放上不同的书籍,利用不同的时间段来阅读,这样我们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加懂得珍惜时间,提高阅读效率。同时阅读几本不同类型的书籍也可以开阔自己的思维,减少阅读一本书的阅读疲劳。

同时,笔者也不提倡借书。因为借来的书籍,你不方便书上做标注,从书里提取精华的意识也会比较低。说到了标注,那么大家一定想:怎么做读书笔记才能助力一次阅读呢?接下来就回答这个问题。

二、如何制作读书笔记

我们前面说过读书要有目的性,甚至你可以把它记录下来。那么,记录也一定会有着更好的方法。

如果你想要做到条理清晰、逻辑分明、结构明晰、有助理解的笔记。那就尝试用【思维导图】来制作读书笔记吧!如下所示,用简单的词语来概括自己和摘取一本书里重要的内容或自己的思考。

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

三、把所学付诸行动

阅读一本书,我们可以按照帕累托定律【2:8】丢弃80%的内容,并提取20%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掌握书本知识,你可以始终以向他人复述为前提来阅读。当你学会如何有效输出内容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你已经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汲取这么多的知识,也只有在付诸行动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朝着自己的目标逐步靠近,我们可以按照SMART法则,设定一个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预见的)、Achievable(可达到的)、Realistic(实际的)、Time-bound(有期限的)设定一个与自己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目标。并把目标告诉其他人(微信、微博、倾诉给自己的朋友、恋人、家人等)。总之一定要告诉他人,这样五无形中多了一个来自外界的监督机制,你自己也会为了承诺而努力去实现目标。

最后,行动折射出的真实问题,或许又会带领你进入更高境界的维度里思考。迫使你继续探索更高层次的认知与未知。

没错,阅读就是这样一个奇妙的过程。总会在未知里发现未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