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管理观察

听听 说说 乐乐

2018-05-30  本文已影响122人  虚肚人生

这几年通过各种书面、媒体、社交甚至游戏等等平台得到了很多。所以忍不住把自己伪装成一个文人骚客来写点儿东西。纯属“玩儿票”(可能还不算是一个真正的票友)。

从最不可思议的一个app说起我的得到-唱吧app(不了解的人请自行百度)先说一下为什么不可思议,我通过这个游戏模式的app找到了我最好的哥哥,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奠定了我今后的创业基点。

最开始玩唱吧纯属娱乐,自认为感谢父母和佛祖(本人已皈依)的青睐给了我一副好嗓子和还不错的音乐细胞。我需要一个途径来实现自我陶醉。于是经过很多对比后,我选择了唱吧,只是简单的因为当时唱吧的录歌音效是最好的。在一段时间的盲目自我崇拜后,我发现需要一个途径来让我的这份自信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于是我成为了唱吧的包房游走人。但是玩着玩着我的爱钻牛角尖的缺点就爆发了出来。我开始了研究唱吧运作模式的工程,我惊奇的发现唱吧不是唱歌平台。而是用相同爱好(内容自动筛选)把大家细分到一起后做社交平台。这使得社交切入点更容易,从而导致社交粘度更强。发现了这一点后我的另一缺点(急于求证自己的判断)促使了我接触唱吧公司的运营人员。结果证明我确实蒙对了,而且我进入了一个我前所未知的世界。跟这位运营官聊过之后。我总结了对我来说的三个新认知:第一,这种互联网公司技术人员达到了90%以上(实际情况认识)。第二,只要你的内容足够好,你最赚钱的模式可能是玩家或用户自己奉献出来的。第三,“核心产品”免费,周边产品创收。除了第一条证明我在那之前是个完完全全的IT外行人,剩下两条我来解释一下。

为什么说内容足够好,盈利模式很可能是用户自己玩出来的。以唱吧为例,当年收入最高的就是包房刷礼物,但是和现在的直播刷礼物是有质的差别。同样把礼物作为一种消费商品,同样也是利用粉丝经济。不同的是唱吧收到的金币不可以套现。而且唱吧由于玩法以及内容明确,限制了很多互动。这就导致了礼物对于唱歌的人只是一种认可。但是慢慢的就对礼物看的不重要了。对于听歌的人,第一次听到好的内容愿意去花钱认可,但是时间长了发现自己没有参与感,没有那种因为刷礼物而得到的即时满足感,慢慢的也把礼物这个商品放弃了。所以在传统意义的靠粉丝经济带动礼物消费的利益点就很低。但是这时有了一批玩家自带节奏,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包房游戏模式(甚至利用了app的bug)本质上这种模式已经和唱歌这个核心没有任何关联,但是抓住了现有直播模式的一个用户消费心理,我花钱,我牛逼,我能横着走!而且参与感更强!这种游戏模式的出现并不完全在唱吧运营人员的计划范围内,也就是说玩家自创渠道来给唱吧送钱。所以现在看来,唱吧的粉丝经济链条和社交共享平台模式是牛逼的  这就构成了商品的基本内容。但是收益点并不完全是唱吧团队设计的。

“核心”免费,周边收费。其实大家看了我前面的墨迹,应该多少看出了这句话的意思!唱吧对外给人的核心是唱歌,但是核心的利益收入基本为零。用户只需要有一部手机(当然别是诺基亚直板..)一副耳机,零门槛零消费,轻松唱歌。但是围绕着“核心”的这些“周边产品”,玩家游戏金币,用户社交花费,为唱歌提供服务的产品(比如麦克风等)销售等等一系列收入才是真正赚钱渠道。放到现在来说  这种模式已经司空见惯。最常见的就是包着各种外衣玩金融(或许你能想象到的国内知名企业都在玩这个哦)但前提是这个“外衣”真的很漂亮,或者“服务核心”确实显得够贴心。

看我啰嗦了这么多后相信大家已经认知到自己已经上当受骗了!花费这么长时间来看我这个“伪装文人”记的流水账!但是还没完...

唱吧在我看来绝对是UGC模式先导,自媒体消费形态先导,当然,也是我的各种明灯,指引我前进的方向...(这句话我记得中学作文我就在用) 希望这么一篇废话不会引起各位的不适,以及不会凸显出我的幼稚。各位老师多多批评! 下期不定期更新中...

It’s not over until I win!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