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孩子》
这本书的思想核心是:减少家庭、学校和更广阔社会环境里的强迫关系,并代之以更多的关怀。这对于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社交能力,预防青少年行为问题至关重要。
一个孩子来到世间,请问,他到底是人性本善呢?还是人性本恶呢?千百年来,哲学家们为此争论不休,其实,他既不本善,也不本恶,他只是按照“结果选择”,来被动的,干他该干的事儿。你给他什么样的环境,他就能干出、也只会干出什么样的事儿,孩子就是你的一面镜子。那么,这就要求我们,从跟孩子的交流、沟通、互动机制等等各方面,把这个结果选择给运用好。
我们跟孩子打交道时,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作者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都喜欢强迫孩子。
强迫二字的表现方式非常之多,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儿,比如,肉体上的,暴力体罚;精神上的,蔑视、歧视、嫌弃、嘲讽、漠视;语言上的,骂人、数落、呵斥,当然,还有唠叨。那这里,请特别注意,还有一种特殊的强迫,叫做“冷强迫”,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冷暴力”,比如跟孩子打冷战,摆臭脸,横眉冷对,等等。
扭曲下去,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 结果有三个:一个是在强迫的过程中,孩子还没有完全就范的时候,会激发出孩子的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孩子他不是故意想违背你的,而是人性的客观规律,在背后抗议和反弹,这不是孩子能用自己的理性去控制的事情,他根本控制不了,反弹多了,最终形成“逆反性格”,就是那种无论你说什么他都要抬杠,都要反其道而行之的孩子。
那么第二个,是强迫过后,好了,孩子他终于彻底低头了,这个时候,有意思的事情就发生了,孩子他就回头看:噢,你看,我开始是不愿意的啊!可是我爸妈强迫我之后,我只好照办了,这招是不是挺管用呀。
好了,这就形成了一个新的结果,被他重新记住了,那么按照结果选择理论,下一次,孩子一旦在生活里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强迫就会立马成为他对待别人的重要选项——他会跑去强迫他的同学、小伙伴,甚至是以后的人生伴侣、职场同事、社会陌生人,总之他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强迫他人以达到自身目的机会。而那些高级的社交技巧,比如通过沟通、体谅、幽默感、团队合作啊,社交礼仪等等去解决问题的方法,他就很难再去掌握好。
第三个结果,就是强迫带来的持续痛苦,积累到一定程度,还可能会形成孩子的反社会人格,比如像酗酒、打架、吸食毒品等。关于这方面,美国的心理学家做过大量的调研,发现一个人成年之后的反社会人格,与他在童年时代遭受过的强迫行为,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种人格根本无法被整个社会接纳,甚至有些人还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上面说到的,就是作者为我们指出的,与孩子相处的最大问题:强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