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视朋友圈为一种负担,漏得越多负担越重
朋友圈是你所接触的朋友,亲人,同事,推销的陌生人,有过一面之缘加上的人的一个错综复杂的圈层。

最初可能就几个比较亲密的朋友同事,将自己人生中偶尔绚烂的那一刹那发送出去,感受着被点赞,被关注的喜悦,反复观赏体味着,一次次刷着存在感。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七大姑八大姨加了进来,你的领导进来了,小广告开始满天飞了,每次发消息都要哆嗦半天,担忧着你在外面奢侈浪费不三不四的生活不能被哪些人看到,所发出的言论是否过激有悖自己平日的个人形象,于是你冒着众叛亲离的风险将某某亲人,某某领导,某某人拉黑,然而微信朋友圈在个人隐私设置方面只能设置最多访问天数为3天的权限,谁被拉黑那么显而易见的暴漏出来。
长此以往,大把时间在美颜选照片,反复推敲文字,等待被关注中浪费掉,所承受的心理负担远远大过了你所收获的虚荣心和满足感。
白岩松说他从来不上微信,因为他不会在看似有用的东西上去着力,那么朋友圈里到底有多少有用的东西呢,当你带着这样的目的去寻找的时候,看到的是某某每日心灵鸡汤,小广告几则,废话几篇,看不懂的非主流飘过,偶尔一个有意思的日常,亮瞎眼的高端大气绚烂人生将心灵猛烈一击。我们为什么总是反反复复难以戒掉刷朋友圈的瘾,经历几次关停再打开后依然承受着那份失落感。心灵需要寻求寄托,我们将心灵放在了一座满是孤寂的孤岛上,感受的是一群人的空洞和孤单。
当别人在向着成功高远的人生冲刺的时候,我们刷着朋友圈;当别人在享受着自然的乐趣,享受着家人朋友的温存的时候,我们刷着朋友圈;看着某某大佬群情激奋的演讲,擦着眼泪继续刷着朋友圈。
只有懂得减负,才能保持轻快的脚步比别人走得更远更快,不断觉悟的人生才会有方向有改变。我们没有嘹亮的嗓音,起点比别人低,一切都逆风逆水,没有高大上天生好命,没有简单单纯处处被呵护的生存环境,环境偏生复杂,人心难测,不晒就不会死,徒生那么多事端百感交集又何必呢?
没有天生嘹亮的嗓音,低哑深沉一样谱写出动人的故事,一日三餐简单有营养身体一样强壮,扫净门前雪事端少缠身,坦坦荡荡,人生少些彷徨。现在我已将朋友圈权限设成了可访问三天,也不再发动态,反而将一些值得记忆的事情保留在相册,将想要抒发的文字发到简书上,反而去除很多烦恼,将时间花在更有用的事情上面,人生也更充实,存在感在自己日渐进步中逐渐增强。人生苦短,去日苦多,珍惜当下珍惜时间,在青春时好好利用,在可释放的年纪尽情释放,到那时,世界一定能看到你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