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感悟 子曰:“无违。”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解释: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此句选自《论语》为政篇,中心意思就是“无违”,就是不要违背礼。孝是人的根本,是道德修养最基本的标准。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尊敬,又怎么去尊敬别人呢?也不会对别人友善。如果一个人孝敬父母,那品质也不会坏,因为讲孝道就是懂回报、知感恩,孝字上部是个老字,下部是一个子字,表示子女应孝敬父母,是父母赋予了子女生命,如果没有父母,也就没有子女。同时还含有感恩回报的意思在里面。孔子所说的孝,就是不要违背礼,礼的标准就是社会道德规范,看自身条件及实际情况,不能盲从和攀比。比如你自己住的是茅草屋,父母住的也是茅草屋,世人并不会说你不孝,但是你住的是高楼大厦,父母住的还是茅草屋,那就是不孝。父母过生日,你记住了父母的生日,送点礼给父母祝寿,可以送珠宝,也可以送上祝福,都是礼。没人因为你送上的是祝福就说你不孝。然而如果你都忘记了父母的生日,或都什么都没有送,这显然不合乎礼。也就是说尽孝心只是量力而行,而不是和别人攀比。那也不是孔子说的孝。又比如长辈过世,也是依据礼来办葬礼,依照自己的能力,而不是非要花多少钱,要多少台车。每逢节日按礼祭祀他们,并不是非得烧多少纸钱,烧多少纸房子,如没有达到一定数量,难道就是不孝?还有一些人,到了清明节时请人去代为祭祀,还有代为哭丧的,这些也只是流于形式,并不是孔子讲的孝。心里装着父母,这就是孝,也就是“不违”。孔子讲守礼,推崇的是简朴。
如果人人都守礼,并代代传承。那么礼仪之邦也就名至实归了。
一起读《论语》,一道品读人生。
图片源于图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