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每周500字读书笔记大赏

人性与狼性——我眼中的《狼图腾》

2016-04-22  本文已影响256人  梦断杜康50

   鱼的流浪在觅食,狼的流浪在躲枪,人的流浪是在此之间。很早之前看到的这句话,那时心智懵懂,读时囫囵吞枣,读后过眼云烟,没能留下什么感悟,幸而得阅<<狼图腾>>,书中的那片草原,书中的那些人,书中的那群狼,让我在觅食与躲枪之间似乎读懂了点什么,于人,于狼。

   小说的作者姜戎是一名插队蒙古边境额伦贝尔草原十一年的北京知青。为了这部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史诗般的小说,作者从1971年至1996年,腹稿二十五年,初稿于1997年,三易其稿后定稿于2003年.三十多年的时间,煌煌五十万余字,震撼人心之余,发人深省。

   小说将十几个与狼有关的故事以主角陈阵的第一视角展现出来,细数了草原上人与狼之间的爱恨交织,人与人的矛盾,人与狼的斗争以及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碰撞。小说的简介中这样问道,成吉思汗为什么能够远征到欧洲?中国人性格里究竟狼的成分有多少?有狼的风景会带给你怎样的震撼与冲击?问的很多,但究其本质,无非就是对国人狼性有否的探索,对狼性好坏的讨论。

   <<狼图腾>>出书数年,读者无数,有人说中华民族缺少狼性,困于羊性,有人说国人不知耻,近代史上血一般的教训还是换不来国人狼性的崛起,更有甚者说狼性生,羊性死,可笑同胞不自知,如此评价者云云。然而,当我们正视中华民族的五千年历史,你会发现我们确也出现过率领蒙古铁骑征服四海,创下横跨欧亚大陆庞大帝国的成吉思汗,也出现过签订无数丧权辱国并且"愿倾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清政府掌权人慈禧,很难说中华民族没有狼性,亦无法断言国人仅仅充斥羊性,因为有些潜在的东西是不能仅靠外在的观察而判别出来。

   于我而言,我是很难接受这样片面的评价,因为尽管在黑暗沉重的中国近代史上,我们仍能看见许多不失狼性热血的举动。从公车上书时数千名举人,到百日维新失败后血溅轩辕的戊戌六君子;从"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而不可以地头的"青年学生,到"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年轻将士,仿佛一夜之间,他们的身份得到了转换,如此突兀而又如此理所当然。请原谅我在此将狼性简单的理解为血性、热血和对家国的执念,但简单并不代表随便,真正的狼性不也正包含这些么?草原狼对敌人的血腥残暴,对同胞的不离不弃,对家园领土的忠贞坚守,对后代子孙的呵护疼爱,正暗合国人的品质。

正如文章开篇所写,鱼的流浪在觅食,狼的流浪在躲枪,而人的流浪则是在此之间,国人于狼性,既有其苟且偷安,孱弱不堪的一面,更有其视死如归,不屈不饶的一面,中国人从不缺少狼性,狼性其实一直根植于中华民族的骨子里,只不过几千年来的"犬儒主义"、"教条主义"将它暂时压抑,我深信,狼性的光辉必将闪耀在国人身上,而彼时,正是中华民族崛起之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