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0本书之二十二《文化苦旅》
2022-06-15 本文已影响0人
栀子之手
读书会有一个过程,原来读书喜欢摘录书中的经典词句段落,后来读书喜欢看现实中没有到过的地方,没有经历过的波折,再后来学会品尝书中的情绪,现在读书,不自觉地会想作者在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是怎样一种心情。
读书者对书的情感在发生着变化,书呢,因为作者性格的不同,甚至不同的年龄段,写出的文字,语言特点也会有明显的不同。
《文化苦旅》这本书,是余秋雨先生40多岁时所作,正是年富力强之际,丰富的阅历寄托在十足的能力与体力之上,去看待一些古迹时,不免有些想奋力争一争,而怒其不争的意思。
这样的情感蕴藏在文字中,使我读第一篇《道士塔》的时候,那种无奈,一边读便感觉胸腔气压不断上升,让人憋闷难受。一边握紧了拳头,想要打人,却又不知道该打谁。
这与读季羡林大师的文字不同,我读的大多都是大师80岁以后写的文字,因为迟暮夕阳,对更多的人、景、物,都透着小心翼翼的呵护与淡淡的惜别之情,所以更多的是赞美与珍惜的感觉。
真正体会到了杨绛先生说:
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不必事前打招呼,可以直接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干脆另请高明。
突然感觉好遗憾,又好庆幸,在这个年纪终于发现读书的乐趣,并能坚持下来。时刻聆听智者与先辈们的教诲,来纠正与完善自己人生的偏离与不足,这将是一辈子受用不尽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