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千金君子语:他和她用一生来践行诺言!

2019-06-19  本文已影响0人  会说话的锅

他是20世纪著名的文学大师,人人敬仰;她是中国西北农村普通的劳动妇女,寂寂无名。他用38年时间完成了对朋友的承诺;她用65年时间完成了对公公的承诺。他们千差万别,但他们都选择了信守承诺,用一生践行自己的诺言。他叫梁实秋,她叫计宗英。

梁实秋

译书三十八载,只为朋友一诺

梁实秋与胡适是至交好友。1930年,胡适在中华教育基金董事会翻译委员会任职,他提议梁实秋利用业余时间翻译《莎士比亚全集》。《莎士比亚全集》总共有40册,翻译量巨大。胡适当时还物色了闻一多、徐志摩、陈西滢和叶公超四个人来相助,计划五到十年完成翻译任务。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其他四人都相继退出,只剩下梁实秋一人。梁实秋于是就担负起了所有的翻译重任,不拿任何报酬,只为至交好友的一句托付,他坚持了38年。

公公一句嘱托,她坚守六十五年

17岁,计宗英嫁到了孙家。丈夫的弟弟孙豆豆三岁时,因开天花发高烧,变成了盲人。公公心里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个小儿子,怕他被人欺负,怕他过不好日子,怕他缺吃少穿无法生活。1955年公公去世前就把计宗英拉到跟前说:“宗英,豆豆一生命苦,无论如何,你都要给他一口饭吃哩,我求你了。”计宗英含泪答应了公公,承诺会好好地照顾孙豆豆。这一承诺就是六十五年,这一照顾就是六十五年。

梁实秋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

烽火硝烟,逃难间隙,翻译不辍

当时梁实秋居无定所,白天还要忙于繁琐异常的工作,而且没有任何材料可供参考,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困难异常巨大。他就这样忙里偷闲,凭着自己极高的中英文造诣,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完成了八部莎士比亚剧作的翻译工作。

“七七事变”之后,全面抗日开始,梁实秋遭到了日寇的通缉。他四处逃难,生命随时可能随着日寇的出现而终结。就在这样紧张逃命的日子里,他还随身携带着书稿,一有时间就翻译上几页,不曾停止翻译的笔。抗战八年,他东躲西藏了八年,他也不停地翻译了八年,因为他始终记着朋友对自己的托付,记着自己对朋友的承诺。即使这样,这八年还是严重地耽误了他的翻译计划。

抗战胜利后,他回到北京师范大学任教,便利用闲暇时间,笔耕不辍,想把耽误的时间弥补回来。但不久内战便开始了,让他的翻译工作又受到了严重影响。一直到1949年去到台湾,他的生活才安定下来。他倍感时间的珍贵,就给自己订了一个严酷的计划:每天翻译两千字,两个月一本书,一年翻译五六册。如果耽误了,就加班加点地补上。这个计划被人称为“魔鬼计划”。

计宗英给孙豆豆喂饭

宁亏亲儿,不薄小叔,助其成长

计宗英嫁到孙家,那时孙家一贫如洗,生活困难。在这样的岁月里,计宗英还生养了自己的儿女。但她并没有偏爱自己的亲生儿女,反而把好东西都让给了小叔子孙豆豆。过新年,裁新衣,儿女们可以没有,但孙豆豆不能没有;好吃的东西,儿女们可以不吃,但必须给孙豆豆吃第一口。孙豆豆在嫂子进门的65年里,从来不会缺吃少穿。孙豆豆亲切地称计宗英为“嫂娘”。孙豆豆说:“吃一碗饭都是嫂子给我调的。”

母亲在前,儿女们蹒跚学步在后。受母亲的影响,计宗英的儿女们对叔叔也非常孝敬。孙豆豆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感到幸福快乐,即使苦难来袭,也积极乐观,尽量不给这个家添麻烦。1981年孙豆豆从高崖跌落,伤情严重,拉到医院,医生们都说要截肢。孙豆豆想自己已经瞎了,再截肢就彻底成了废人了。他就躺在炕上自己琢磨着给自己接骨头,竟然接上了,后来竟然成了接骨的行家里手,备受赞誉。

胡适

胡君已逝,坚持翻译,直到成功

1962年,梁实秋的至交好友胡适去世了,这是他始料不及的。那个当年给他托付的人去世了,而他还没完成自己的承诺。怎么办呢?大家纷纷劝梁实秋放弃:“胡君已去,翻译工作就停止吧!”但梁实秋没有听从,他选择了坚持,选择了坚守自己的诺言,依然笔耕不辍,一定要完成自己的诺言。

此时的梁实秋也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已是垂暮之年。他不知道自己会在哪一天死去,他为了完成自己的承诺,夜以继日的进行翻译工作,颇有些与时间赛跑的感觉。即使在他生病住院的时候,他依然没有停下手中的笔。刚刚做完胆囊切除手术,刚刚从昏迷中醒来,他就趴在病床上进行翻译工作。

1967年梁实秋终于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和出版工作,终于让朋友的托付由梦成真,自己的诺言也得以实现,真正做到了“一诺千金”。他不仅把《莎士比亚全集》翻译完了,还翻译的相当精致:坚持直译全译,忠于原文,不删略任何文字;添加注释,帮助读者理解原文;每部戏剧前都增添了序言。这个奇迹震撼了台湾文艺界。业界都称:“它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不朽盛事,是中国翻译界的一座丰碑,他成为一名学贯中西的文学大师将永载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史册。”

梁实秋看着新书付梓,老泪纵横:“三十八年了,我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终于可以给挚友一个交代了,终于可以告慰他的英灵了!”

计宗英老人的事迹被改编为电影《信守》

屡遭变故,不忘初心,直至终老

计宗英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会一个变故接着一个变故。1992年婆婆去世,1993年三儿子因为劝架意外被人捅死,1994年丈夫不堪忍受母亲儿子死亡的打击,也撒手人寰,把偌大的一个家丢给了计宗英。

计宗英不敢悲伤,不敢懈怠,不敢崩溃,她要想如何才能把这个家支撑下去。她拉扯着四个儿女,同时她丝毫没忘记自己的承诺:“有我一口吃的,就有豆豆吃的”。她精心照顾着孙豆豆的生活,并没有因为家中的一系列变故,降低孙豆豆的生活水准。

2018年孙豆豆走完了自己七十五年的历程,十分安详。他曾说,包拯的嫂娘才照顾包拯到12岁,而他的嫂娘却照顾了她一辈子。这份恩情他怎么也不会忘掉!孙豆豆先走了,计宗英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承诺。这场马拉松式的践诺行程,让人倍感心酸,实在不易!计宗英曾悲伤地说,自己把儿子的阳寿都活了,但她不后悔。她能看着弟弟最后入土为安,就什么都放心了!计宗英老人的事迹最后被改编成纪实电影《信守》,在巴黎中国电影节上大放异彩!

一诺千金,德行天下。

文化滋养,共同选择:用一生践行承诺!

一个名扬四海,一个寂寂无名,一个是学贯中西的文学大师,一个是朴素勤劳的农村妇女,但他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做同一件事:重信守诺,用一辈子来践行自己的承诺!这是文化的力量,是中华文化让他们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尾生抱柱、曾子杀猪、商鞅立木的故事还在中华大地上流传,“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诺千金”的名言警句还在中华大地上回响,中华文化中的重信守诺精神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人。这两个人虽然在时空上远隔十万八千里,但中华文化的滋养,却让他们在心灵上却如此贴近。用一生践行承诺,这是文化的奇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