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模妈妈又被曝用衣架打孩子,暴力成瘾永远不能指望人性自愈
这两天有条新闻让很多人气愤不已。
杭州童模妞妞在拍摄时遭到一名女性踢踹。事后证实,这名暴怒的女性是妞妞的妈妈。
这么一来,评论炸了:指着那么小的孩子赚钱,稍有不满就动手,这是亲妈啊?
视频流出后,妞妞妈在微博发布了道歉公告。
里面主要讲了两件事:老公有工作,一家人不是靠妞妞一个人养活。当时天快黑了,妞妞会往马路上跑,一时焦急才踹上去的。“我怎么可能无缘无故上去踢她一脚。”
看起来,妞妞妈妈不仅情绪管理有问题,智商也不是很够用。
老公有收入,妞妞小小年纪没养活全家,就能抵消辛苦赚钱的事实了?这也就算了,毕竟自己的孩子走哪条路自己决定,旁人也无权多说。
但从现场视频来看,似乎只有墙面,没看到马路。“我怎么可能无缘无故上去踢她一脚”就更扯了,假定孩子做得不合父母的心意,“有缘有故”上去拳打脚踢就有理了?
这不,道歉刚发完,就有网友曝出妞妞妈妈之前用衣架打孩子的视频。
每个“惯犯”都会说自己错了,但我们都知道,他很可能还有下一次。
我以前做记者,虽然不跑社会口,但耳闻目睹,也接触过很多家长虐待孩子的新闻。
涉事的家长几乎都有一个共性:嘴上始终在强调“我是为孩子好,只是方式不对”,下起手来却是往死里打。更有甚者,会把“打是疼骂是爱”作为教育孩子的信条。
课子从严还是育儿以宽,这是个人选择。但再怎么严,把孩子打得轻则噤若寒蝉产生心理阴影,重则鼻青脸肿满身都是伤痕,随便怎样都说不过去吧?
“我是爱孩子的”实在是太有效的自我合理化,以至于多少罪恶和猥琐都顶着这个名义为祸人间。
在所有我知道的真实发生的社会新闻里,印象最深的来自一个离异家庭。
因为父母生活都拮据,无法独立供养孩子,而新成立家庭后,另一半又不待见前夫/前妻的孩子,所以这个可怜的孩子只能来回寄宿。
到亲爹那里,“阿姨”冷暴力,爸爸游手好闲,稍有不顺就拿孩子出气。
到亲妈那里,“叔叔”不理睬,妈妈软弱无能,看到孩子不爽就破口大骂。
两个成年人,把自己人生失败的气都撒在孩子头上,最严重的时候还大打出手。
更让人气愤的是,这件事之所以会从街坊邻里的话题成为见诸报端的新闻,就是因为亲爹下手重了,把孩子打进了医院。
最绝的是,报警是邻居报的,最后的解决方案是把孩子送到80多岁高龄,有心脑血管病史的奶奶家。在此过程中,父亲不被允许再带孩子,母亲始终像消失了一样。
如果你看过吉莉安·弗琳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利器》,会明白一件事:原生家庭所带来的问题,绝不止于父母。它不仅关乎成年人的不当言行如何给孩子带来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更决定了孩子长大之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会不会把这些问题继续传给下一代。
有大量的研究数据和案例可以佐证,原生家庭有问题的孩子,在组建自己的家庭之后,会将问题的影响延续下去。
在这种前提下,像妞妞妈妈这样的打孩子成瘾的行为,严重程度远远比我们想象中要高。
它绝不是“父母管教孩子是对的,只不过这种方式不可取”。这种和事佬和稀泥的劝诫,看起来能收获暂时的“认错”,可是无法根治。
你不能为暴力成瘾开出一副自我觉醒人性自治的解药,盲目相信只要提醒,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更有效的做法,是对有类似情况的家庭实施社区的介入,并从法律层面对这种行为的后果加以解释和约束。
虽然这样很难,虽然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历来有“情高于法”“亲恩大过天”的传统,但不要把道德教育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该靠制度,得靠制度。该靠法律,得靠法律。
踹一脚,打一下,日积月累,真的不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