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的讨论
2024-06-10 本文已影响0人
一瓣心香
今天中午和工作室的小伙伴一起去食堂共进午餐。单位的食堂物美价廉,品种丰富不限量,鸡腿、剁椒鱼、回锅肉、青菜豆腐、烧茄子,香肠炒芹菜、粽子、蛋炒饭、绿豆汤、西瓜……一不小心就打多了。
A把肉吃了,留下菜。
B把菜吃了,肉挑出来剩下。
C饱了就停了,肉和菜都剩在那里。
我选择光盘。同事们见我战斗力可以,纷纷提出把她们的再匀我点儿,我坚决地摆摆手:“其实我也吃撑了,只是我不喜欢剩饭而已。”
想来我这个胖丫头也是实至名归啊,从小到大吃饭都是有多少就吃多少,就算多了也会努努力再把剩下的都塞进肚。家里人一直把这种“优良传统”传为佳话。其实另一方面,过多的摄入也导致身体能量超标,带来更多负荷,脂肪也不请自来了。
爷爷奶奶是山东人,当年逃饥荒选择闯关东,到了大东北饿怕了的他们首当其冲选择了进粮食局工作,想着这样最起码能吃上饭了。虽然吃饭有了保障,但刻在基因里的勤俭节约却是挥之不去的。爷爷规定,无论大人小孩,吃饭必须把碗里的饭菜都吃干净,不许挑食,一粒米都不能剩下。假如谁的面前掉了饭粒,那一定是要挨批评的,甚至筷子🥢要敲头的。于是在家风的带动下,多年来几乎不剩饭,严禁铺张浪费。奶奶时常在收拾桌子的时候看到掉在地上的饭粒的时候,总会感慨道:“哎!都能喂饱一只鸡了!”然后就真的收拾了拿去喂鸡。
“是啊,我妈也说过三粒米就能救命,你看你浪费的饭能救多少命!”同事说。哎!大家感慨着,也默默去要了塑料袋打了包。
晚上到家,闺女在复习,口中念念有词“一粥一饭当知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呵!想起食堂一幕,还挺扣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