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我的他的,广州上海北京

2015-05-27  本文已影响42人  初歌1992

“你为什么要来北京?”

——这是住在求职公寓的两个月里,上到三十,下到十六的姑娘们相互问得最多,也最深刻的问题。最干脆利落的回答,莫过于“北京机会多啊”。以此为核心,不同的人能讲出不同的故事。

“我从小学戏曲,但我家那边能得到的登台机会太少。我妈觉得我还年轻,但也不那么年轻了,应该拼一拼。所以,我就来了北京。”

婧儿一边往脸上拍保湿水,一边抱怨:“北京太干了!我演出的时候又整天带妆,皮肤太难受了。不过吧,要是没活儿干,我这心就要难受了。”

我默默地听着,暗自在地图上勾描出特7路公交车的路线,计算作息时间:化妆半小时,走路二十分钟,坐公交车一个小时,预留二十分钟堵车时间,6点20必须起床。

大家讨论完毕,各自回到床位,或者翻厚厚的专业书,或者看最新的综艺节目,书页翻动的声音和北方姑娘爽利的笑声重叠错置,一下子把空间扩充得无限大,又无可挽回地消融在昏黄的光线中。

彼刻的北京,比任何一处任何一刻都要面目清晰。无论它白天给你多少美妙的感受,夜里都要一一收回,冷眼旁观你“异乡人”的身份。

知乎有个帖子,问“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如果只身去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会遇到哪些想不到的困境”,有人说南方人吃不惯北方菜,有人说钱花光了还没找到工作,还有人说租房子被黑心中介/代理/二房东骗……但更多人说:无论在北京、上海还是广州,不存在任何想不到的困境,衣食住行样样便利,只要提高警惕,多下工夫;你唯一要努力克服的,是孤独。

路过金地广场,远望明亮耀眼的橱窗时,怯弱的孤独;

夹在人潮中,被裹挟着带进地铁时,厌弃的孤独;

与人交谈,极力纠正平翘舌音、前后鼻韵,并执意添加儿化音时,慌张的孤独;

……

如果以上“孤独”还是鼓舞你奋斗的鸡血,那么,加班到夜上浓妆却无人为自己留一盏灯,几乎山穷水尽还强对电话那头的父母说“我很好”,过生日默默买一个蛋糕祝自己快乐……也许就是逼使你重返家乡的苦水。

北京是一个巨大的交换站,有人来,有人走。地铁站和火车站一样,每天都好比春运;火车站和天安门广场一样,每天都人声鼎沸。但走的人不妨碍来的人继续来,来的人也从不怕将来还得走,因为这座城市足够大,变量足够多,任何微小的差异都能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这就是北京,或者上海、广州,乃至任何一个所谓“大城市”的迷人之处。无论前来,还是离开,你都必然在此过程中找到心之所处,获得更多应对人生的勇气。


最近读到郁飞翻译的《瞬息京华》(林语堂原著《Moment in Peking》,即由张振玉翻译而广为人知的《京华烟云》,但《瞬息京华》为林先生指定译名),其中有句话:

(北京)如同一个理想的都市,头脑可以找到刺激,灵魂可以求得安宁。

或许,北京很难成为我们的归宿,但它的庄严气派,它的兼容并包,足以校验我们的内心:究竟,你为什么来北京?

好妹妹乐队-一个人的北京

此文首发于 公众号:半島書(Penin2ula)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