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美国如何输出文化?一个微观视角(中)文化聚会

2017-03-12  本文已影响16人  冷家三丫头

再次来到费城。每年,Fulbright都会举办至少1次大型聚会,差不多有近千人,分成7-8个小组,到美国各地聚会。我参加的是关于“艺术组”的。本组由70多个国家150多Fulbrighters。 人均开支1500到2000美元。

晚餐时间。鸡胸肉和柠檬芝士。

本次主题是“Arts and Civic Engagement(艺术与城市运动)”。

早上的旅程从费城的壁画开始。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幅,近看是两棵互相缠绕的树,象征着爱。作画者将这幅作品作为结婚礼物送给了自己的妻子。够浪漫吧!

"跨代(across the generations)"。艺术家们去到学校。让孩子摆姿势表现他们所希望有的生活方式,只要他们喜欢,任何时代的都可以。所以有的孩子选择18世纪,有的则选择现代。这幅画想表达的是:即使时间流逝,在不同年代的人之间,也始终存在着共性。

大型壁画的创作过程。主创者会将巨型画面分割成小画面,每张画纸旁边有张小图显示该画面的整体效果,不同部分都有代码,未来将分割画面按代号再整合。画面再被分割,我们参与的部分都很简单,就是给不同的形状上色。

看完壁画,吃饭。旁边男生来自阿富汗,女生来自巴基斯坦。Fulbright每年赞助150个国家国际学生4000人外加900人访问学者(我属于900人内)。其中最大受益国是巴基斯坦,每年他们有100人获得美国政府赞助。

顺便谈谈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这两个国家。在Fulbright经历之前,我对这两个国家并不了解。但因为这两个国家是Fulbright奖金赞助大国,所以每次活动都可以碰到来自这两个地方的人。中国人反倒不多,仅有的一些大部分也是过来教中文外国人的。这两个国家的Fulbrighters有两点让我意外:一是他们的英语都很Fulbrighters英语都不错,但他们属于上等水平,口音不重,非常流利,用词也很到位;其次,都非常幽默开朗,与新闻中所看到的很不一样。虽然中国和这两个国家算是邻居,但关于这两个国家,我们平时能看到最多的新闻就是恐怖袭击、炸弹、政治动乱……似乎完全就是民不聊生的样子。

事实是,就我所见到的这些人(当然他们属于当地佼佼者),我感觉不出任何区别。从某种角度来说,某些方面胜过我们国内同龄佼佼者,比如视野。感觉我们还是生活得比较自我,主要还是在关心吃得如何,住得如何,怎么能让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更优秀,对周边人与事物关心面比较窄。

晚上受邀去当地美国人家庭吃饭。每一次这类聚会都非常开心非常感动。人们交流得都很亲密,又来自完全不同背景,每个人都好奇其他人的国家和文化。这次同行得是一个泰籍华裔和一位智利女生。饭也是一级棒。我吃了两轮,一般我都控制在半碗。今天吃撑了。

虽然来美国很多次,也知道美国很受欢迎,但这些世界各地精英对美国的向往程度还是超出我预料的。好在对我来说香港也很棒,香港对大学教育的投入堪称世界一流,给教授的薪资、给博士生的工资以及各类奖金基金也是全世界最好的。特别是香港大学,是香港人的骄傲,如今也是我的骄傲。

Fulbright的条件之一是结束美国的学习或研究后,必须回本国服务2年,而不是其他国家和地区,这两年内也不得申请美国工作或移民签证。没想到有那么多Fulbrighter想继续留在美国,不想回国。每次相聚总有人探讨怎么逃过这两年“服役期”。

虽然看起来很不一样,但这四位男士都来自阿富汗,其实这也体现了阿富汗的一大特点,不像中国,虽然民族众多,但依旧有很明显的中国人特征。我遇见的阿富汗人超过十个,但是看起来都来自不同的国家,这里面有民族的因素也有边界的因素。

来自乌克兰的室友。又一个传奇女生!旅游让我们知道,无论我们自以为自己多么个性,多么聪明,多么如何如何,总有更多的人比我们优秀!学文学的。介绍了连我这个中国人都没听说过的中国(古代)作家,生于300多年,叫干宝(《搜神记》的作者),写的都是妖魔鬼怪之类的神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