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官员是怎样公然支持“青年才俊”们吃喝玩乐的
欧阳修
望着身边的一众青年才俊
他欣慰地笑了
这些人
便是大宋的将来
就像曾经
钱先生对他说的一样
琅琊山,位于滁州城西南。
琅琊,原是郡名。秦朝始皇帝统一天下后,共设三十六郡,如今山东的临沂,便曾是琅琊的治所。
而琅琊山,却是因为当年司马懿的第五子琅琊王司马伷于此屯兵,得来的名字。
只是时势变迁,随着郡县制度的退场,山东的琅琊,作为郡名,慢慢地泯灭在了长河中,不再被人提及。
反倒是滁州的琅琊山,因为一个可爱中带着些许严肃的老头,一篇飘飘洒洒的文章传唱了千年。
老头,是人尽皆知的欧阳修。
文章,是名满天下的《醉翁亭记》。
■ 初进山门时的深秀湖欧阳修,被人提及最多的身份,应该是文学家,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旗手。
若有人说,要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个朝代的时代性格,对于宋朝,我会用“浪漫”。
这个“浪漫”,既来自那些被称作“大官”的宋朝皇帝,也来自那些脑回路清丽脱俗的大臣,欧阳修是受益者,也是传承者。
天圣八年,二十三岁的欧阳修,在殿试中二甲及第,成为天子门生,被年仅二十岁的赵祯金殿唱名十四,次年,出任西京留守推官。
■ 欧阳修像当时,他的顶头上司,叫钱惟演。
作为五代十国吴越国最后一任君主,钱俶献疆降宋之后,在赵匡胤时期,屡屡进封,地位无比尊崇。
虽然在他六十大寿时,因为赵光义使者的贺寿而莫名暴毙于家中,但仍不影响他儿子的官运亨通。
钱惟演,是吴越王钱俶的第七子。
大家都知道,世家子弟,都有一些执着的爱好。
钱惟演,他执着地爱着文学。
作为“西昆体”骨干诗人的他,对于文学的热爱,以一种“呵护”青年才俊的方式,表现地淋漓尽致,甚至有些“病态”。
在他看来,行政工作的繁碎,是限制青年才俊的想象力;枯燥的机构流程,会侵蚀才子们的浪漫情怀。
所以,在欧阳修任职西京推官期间,他公然支持以欧阳修为首的“青年才俊”们,吃喝玩乐,寄情山水。
因为他觉得,只有纵情地吃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歌舞声色,才能感悟人生,明晓真理,创作出好的作品。
以至于天圣年间的那个冬天,在嵩山游玩的欧阳修,看见钱惟演的特使,带着顶级的厨子和歌伎,出现在一片茫茫白雪中时,惊诧地说不出话来。
“大人说了,府中无甚要事,今夜落雪,美景良辰,不用急着赶回去,好好赏雪才是要紧。”
据欧阳修回忆,那几年,是最快乐的几年,既结识了至交梅尧臣,也把腰围涨了几圈。
空闲的时间,显然给予了他更多思考的空间。
诗文革新的思想,至此而始;
提携后辈的胸襟,也从钱惟演那,得到了传承。
“无论钱师为人何如,于我而言,钱师有恩。”
■ 醉翁亭中的曲水流觞 ■ 醉翁亭嘉祐二年,已过天命之年的欧阳修任科举主考。
而此时的京师,苏老泉,也正带领着自己两个年幼的儿子,从眉州不远万里,前来应试。
大儿子,二十岁,叫苏轼;
小儿子,十八岁,叫苏辙。
那一年的题目叫《刑赏忠厚之至论》。
“‘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这个典故,出自何处?”欧阳修好奇地望着面前这个叫做苏轼的年轻人。
年轻人先是一愣,随即面皮一红,后又昂起脖子说到,“又何必知道出处?”
“啊?”欧阳修那可爱而严肃的脸上眯起了惊诧,就好像那年在嵩山雪夜里看见飞奔而来的钱师特使一般。
在那一刻,他回想起,曾经在西京时,钱惟演的各种维护和放任。
那是一种无私的,对于后辈的提携。
“哈哈哈!”欧阳修转过身,赞许地对梅尧臣说到,“此子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那一年,苏轼、苏辙皆登进士第。
而欧阳文忠公一言,东坡名震京师。
山言
欧阳修的一生,随和而严谨,可爱又严肃。
就像当年他主政滁州时一般,虽为政“宽简”,轻松慵懒,无为而治,却又井井有条。
有人说,欧阳修是郁郁不得志的,所以才会写出“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隐喻。
但在我看来,他并不懂欧阳修。
其实,醉翁的醉意,既不在政,也不在山水,真正在的是他热爱的文学,和能够不断地为大宋发掘得以传世的思想。
苏轼、苏辙、曾巩、张载、程颢、吕大钧、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对于有真才实学的后辈,欧阳修一生都不吝激励、赞扬与举荐。
曾经有人问到,为何您要如此称赞与举荐新人?您已是文坛领袖,难道就不怕他人来冲击你的权威吗?
“这是文人最好的时代,”好酒的老人,将杯中的酒水一饮而尽,“在一个好的时代,就应该把伟大思想的火苗传承下去。只有这样,待得后人翻看史书时,他们看到的,不再是那攻伐的火焰和冰蓝的寒铁。有的,会是一个文思涌动,璀璨绚丽的大宋朝吧。”
所以,年轻时,钱惟演懂他;
年长后,赵祯懂他。
他死后,山,懂他。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