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为目标下血本儿吗?
你愿意为目标下血本儿吗?
今天分享一个关于“聪明”的故事。
我当年想要转型做老师,本以为挺简单的一件事,毕竟高峰期,我一年要听上百位老师接近200天的课程,各种主题都听过。
这个事情怎么想来都不难,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后来才发现,事情远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
一个老师看起来在台上挥洒自如,收入水平还不错,实际上私底下要付出的努力非常多,不光要准备对学员有用的内容,还要想怎么样能够让学员听得懂、记得住、用得到。
我发现去听了那么多的课,好像“知道”了许多,但是我自己都没记住,怎么教给学员呢?当时我根本没有信心当老师。
嘴巴很勇敢,身体很诚实。
后来我去学习了第一门认证课,据说毕业生有4000多人,想到4000多个“竞争对手”,都学过这门课程,我就没有什么准备的动力了。
不过在这期间,我做了一件事情,上下班开车的两个小时,我把海峰老师的视频转成录音,反复去听。
就这样我把他的录音听上了几百遍,最后的结果,就是听他讲上句,我已经基本上可以复述出下句了。
后来我才知道,我以为的4000多人都会的课程,实际上大家跟当初没有听录音的我一样,只是“知道”而已,却讲不出来。
后来我成了老师,很多也想当老师的同学,还过着原来的生活,并没有任何改变,只是曾经学过一门课。
我原本以为我自己走上老师这条路就够凶残了,后来去认证其他的版权课,得知给我上示范课的孔老师,是更狠的人。
怎么个狠法呢?
她听完授课老师的课程之后,回去根据录音,写了逐字稿——把授课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每一个字,都写了下来。
这里说的“写”,可不是用键盘敲出来,而是纯手写,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她整整写了几个大本子出来。
写完之后,跟我的训练路径就很像了,不停地听录音——刷碗听、带娃听、出门开车听……
她就凭着自己的这股狠劲儿,走上了讲师之路,曾经一度成为教研组里课量最多的老师。
与之相比的,是很多老师听完示范课之后,信誓旦旦要迅速通关,可一想到要磨课、写逐字稿、听录音,就给自己找了一大堆借口,几年了仍然毫无进展。
毕竟这种折磨自己,且短时间内看不出效果的事情,是没几个人愿意做的。
所以你说成功的那条路上拥挤吗?其实一点儿都不拥挤。
因为肯对自己下狠手的人,其实寥寥无几,真正聪明的人,也寥寥无几,大家都觉得“差不多就行”的时候,那个认为“差不多不行”,并且愿意为此花费更多心力的人,就脱颖而出了。
或许这就是“大智若愚”的注释吧。
你有什么想做的事儿吗?你想下多大的血本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