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事·故事每天一千字一年一本书每天一千字

风雨三年录(十一)

2020-05-22  本文已影响0人  丘墨豸

□丘豸

世上究竟有没有命运之说?

早在年青的时候,我是从来没信过。可是当人生过半,回顾自己经历中一次次一幕幕的遭遇,我不得不开始相信命运这东西真的存在。

当年,我开始当老师那一年,正赶上市里新文件的颁布实施,不早不晚地正好把我卡在线的外边,就像一座大山横在了我的面前。任凭自己工作多么努力,教学成绩多好,乃至我书画方面的特长,也一样没能帮我逾越那座大山。

而今来到了私立学校,虽然我不指望有什么大的发展,只图实实在在挣俩钱,可又偏偏赶上了学校开始走下坡路了。

在T市,新星小学是第一家私人学校,成立于1996年,已经走到第十个年头了。

据说,新星建校的头几年确实办得还不错,那时是全市唯一的一家私营学校。蝎子粑粑独一份,顺应了当时市场和社会的需求,生源连年上升,一度发展到五百多人,教师三十多人,加上住宿和后勤老师达五十余人,学校有六辆校车,专门负责接送学生。

由于新星办出了规模,也办出了名气,韦艳连续两届被评选为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办学事迹登报纸上电视,一度成了市里的新闻人物。

当时名声正旺,发展势头良好。韦艳和省内一家企业谈成了合作意向,筹建自己的教学楼。市政府特批,在岭东买了一块地皮。韦艳拿出几年来赚到的第一桶金,做前期运作,那家合作企业负责二期投资。韦艳开始大张旗鼓投资开建教学楼,目的之一还是炒作扩大宣传,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目标是建成辽北第一私立名校。

谁知峰回路转,民营学校市场出现了新动向,纷纷有几家私立学校兴办起来。形成了多家学校竞争市场的格局。

此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这几年私立学校的火爆,让有些人看到了社会办教育的这块大蛋糕,一些有识有能之人纷纷效仿,仅仅几年功夫,该市的私立学校就有六七所了。彼此之间竞争处于白热化。争生源、降学费,挖教师、上设施、比硬件,无所不尽其能。论实力,论水平,论后台,哪个兴办人也不比韦艳差,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反倒是韦艳在管理方面的弊端渐渐显现出来,生源开始萎缩,发展受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

此时,教学楼刚刚建了一层,合作的那家企业发现形势不对,单方面撤销了合同。于是资金链出现问题,韦艳再三和合作方协商,都没有谈成,楼建工程彻底停工,留下了一片狼藉的场地和烂尾楼。此后,韦艳几次外出到各地跑融资,也没有着落。

资金链的段条,也给学校正常运行带来了很大影响。从此学校发展风光不再,越来越走向了低迷不振的状态。

偏偏不巧,我就是在这个时候,走进新星的。你说我的运气是不是差了点?

我来的时候,学校老师已经跳槽走了好几个,于是又招来了我们五个新人。两个外聘校长,十一个班主任,加上我们新来的科任教师,也就二十一人了。

兵败如山倒。在短短的两年里,新星当年的兴旺辉煌早已变成昨日黄花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