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别做朋友圈的“毒药”
-1-
Kitty前两天在朋友圈PO了一组照片,是在花卉市场买的植物,看着水灵灵的,Kitty特地配图说明:“听说这叫’沙漠玫瑰’。“
底下一票人赞Kitty有情趣,会生活。
几天后,一个不太熟的同事留言:”没文化真可怕!这明明是玫瑰海棠!“
说就说了,这位同事还特地发了个朋友圈,内容是沙漠玫瑰与玫瑰海棠的区别,并特地@了kitty。
Kitty又好气又好笑,把截图到我们闺蜜群,吐槽这位“好为人师”还不自知的同事。
这让我想起了我曾写过的《好为人师是一种病》。
好为人师是一种非常幼稚的行为。就算你发现别人犯了低级错误,请也别用这种高高在上的口气炫耀你的知识储备好吗?
我们讨厌那些不分场合好为人师的人,因为他们习惯于把自己的优越感凌驾于对别人的说教之上,这行为本身,就是很没教养的表现。
-2-
梅子最近疏远了一个曾经关系不错的朋友。
梅子单身,时有桃花运,日子过得潇洒丰富。梅子是个大大咧咧的姑娘,时常把身边趣事拿来跟我们分享。
在我们插浑打科中,总会有一个人,说出几句让气氛跌至冰点的话:
“梅子,你也太不专一了,你要是个男的,肯定就是‘渣男’!“
“梅子,你不为自己将来做打算吗?别那么自私,考虑下父母的感受吧!”
“挥霍青春可不是值得炫耀的事,你呀,我都不知道怎么评价你好了。”
梅子终于怒了,最后一句对话,梅子说“我不需要你的评价”。说完就把她踢出了群。
“她好像很见不得我好的样子。就算她说的都对,我也不需要她这种趾高气昂的意见。”梅子忿忿的说。
我们都非常理解她的感受,因为这个朋友,并没有真心实意的给出建议,而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以自己固有的思维去进行审判。
我们讨厌那些习惯于“审判”的人,因为真正爱护你疼惜你的人,只会给建议,不会做judge。
-3-
今年我参加了一个辅导班,当了一回学霸,体会到作为学霸受到的待遇:不少同学私信我,讨论问题或学习方法。
对于措辞礼貌,把谢谢挂在嘴边的人,我情不自禁就会想要把心得多分享一些。甚至遇到好的资料也会主动去分享给他们。
而有些问完题,连句谢谢也没有的人,下次再问我,我一概不理。
时间宝贵,我为什么要浪费在只会索取、不懂感谢的人身上?我只会把帮助给那些我认为值得的人。
2016年我学到的最重要事情里,有一件就是:学会感恩。
对于帮助我的人,我要么用自身的资源主动回报;要么直接发红包聊表心意。——对方需不需要你回报是一回事,你做不做,是另一回事。
这个举动也为我迅速积累了人脉,建立了信任。那些帮助过我的人,会乐意对我一直施以援手,从而变成我生命中的贵人。
我们讨厌那些不懂得感谢与回报的人,因为在他们看来,索取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你的付出不过是举手之劳。而你若敢对此表示不满,那你这人就太高冷太bitch了。
-4-
前段时间跟闺蜜们聊天,闺蜜说起身边的一位同事,总有贵人相助,甚至老板都主动借钱给他买房,这位同事的事业也因此非常顺畅。
我想起我身边的一位同事,前段时间想买房,有人热心的帮她介绍房源,却因凑不够首付作罢。
其实首付差得并不多,帮她介绍房源的人建议她找亲朋好友借一点。
她的家庭能提供的帮助有限,当她试探性的跟我们提起之后,大家的反应出奇的一致,绝口不提借钱的事,马上岔开话题。
之所以大家是这样的反应,她自己或许不解,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她之前都找我们有过数额不等的小额借款,却总是记不得还。
我曾帮她垫付过一次买东西的钱,好几次我提起这个事情,她总是说“哎呀我等发工资了/下次/XX时候就还你。”却总是不见还钱的举动。
钱的数目虽然不大,却使我笃定以后不再帮她垫付任何费用,不再借钱给她的决心。
所以你瞧,小钱不还,到了想借大钱的时候就非常困难。
我们讨厌那些不主动还钱的人,因为在他们看来,人情是可以透支的,契约精神跟放屁没什么两样。你若真的降低自己生活品质去帮助他们,最后只会落得人财两空的境地。
-5-
我曾经也是朋友圈的“毒药”,以上这些缺点,我也都曾有过,更为此栽了跟头,付出代价。
小时候父亲总说,人际关系很重要,我从来不当回事。当自己年纪渐长,确实得承认:人在社会之中生存,除了自身能力和性格因素之外,能否被他人接纳和喜欢,也是决定你命运之路的重要因素。
很多人也许自身能力并不突出,却总有贵人相助,为什么?人品过硬。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黑白名单”,那些被我们默默拉黑的人,我们会尽量远离。而那些在“白名单”里的人,我们会不遗余力的给予支持与帮助。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皆因对方的人品。
人品是怎么体现的?就体现在一桩桩小事中。
当你随意指摘别人的错误的时候;当你随意批评别人的行为的时候;当你对别人的帮助熟视无睹的时候;当你总是占朋友的小便宜的时候……你所做的这些小事,都会消耗你的人品,拉低别人对你的评价,渐渐让你背上一个“朋友毒药”的标签。
你不需要让每个人都喜欢你,但是至少,别再做折损人品的事,别变成人人都对你避而远之的人,更别成为朋友圈的“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