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在写作这条路上任性一回
很多人看我笔耕不辍,一篇一篇一口气即兴完成,发在自己的公众号上,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也常常给我很多溢美之词,每每我都会回应“不够深刻啊!”
其实,真不是谦虚,我这个人,向来乐观地看待别人,却悲观地对待自己,总觉得好事不大会这么快降临到我身上。
这么想带来的一个好处,就是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只蜗牛,带着重重的壳向前爬,不敢轻易停下。磕磕绊绊也到达了终点,可能比别人要晚了几步。
直到,上周有两个人给我留言,我才感觉到是不是真的进步了?
第一个是重庆的冯子姐姐,她这样写道:“亲眼看到你的文字一点点进步和成熟,你在语文湿地做编辑是对的,你自己做公众号更是对的,加油,佳梅!”
我当时一怔,想起自己当年在《语文湿地》就是利用业余时间负责的这个姐姐的专栏啊,晚上一句句读,不放过任何一个自己不确定的词和标点。
当然,我纠结的结果几乎都不是原作者的问题,都是自己的认识不够,带来的好处就是自己成长了。我还记得当年,为了给她的一篇文章配一组图,我在百度找了六个小时,然后,处理图片,配上文字,选的是刘德华的一首歌词:数一数岁月流走的速度……
这所有的付出就是为了自己的名字“潘佳梅”配得上和最后的落款“编辑”两个字并排放在一起。
后来,他们说我做事灵,又把我调到了运维组,负责李刚老师的专栏,公众号排版那可是一门大学问,那时候微信公众号功能并不完善,一不小心,就会串行,全盘重来,但为了第二天能即时推送,我预览了一遍又一遍,直到保存的最后一刻,都不是完全把心放下来。
现在自己写文章,倒是随意多了,也没有这么苛刻了,神经不绷得紧,反而会在表达上少了些顾忌,更加大胆了许多。
对了,再补充一句,我们当年做这些都是无偿的,《语文湿地》的创造者们直到现在都在坚持做这样的一件事,没有人去想是否有回报,但每个人都收获到了很多金钱买不到的东西。
后来,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就申请了个人公众号,当时觉得好玩,一发不可收拾,写到了今天。
还有一个人,就是我先生,他文科出身,但从事的工作与专业似乎一点不沾边,但丝毫不影响他的文学底蕴,当年,我就是因为他写文章强,一封一封信,一首一首诗,才被感动的。
只是他毕业后停笔,再也没有拿起过,而我五年前,提起笔,再也没有放下过。
前几天,他转发我的文章,并加了一行字:“嗯,现在写的有点味道了。”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让我感觉到了似乎被飘上了云霄,心里热乎乎的。
我顺便调侃了他一下“是不是你现在离我的差距越来越大了?”
“呵呵,我们修行的方向不同啊!”
……
刚才打了个岔,偏了个题。
有人要问:“你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素材可以写?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发现呢?”
我的回答是:你或许看到我现在无论多吵的环境中,都能很快地写出一点东西,但你不知道,我曾经历过无数次坐在电脑前,发呆,写了删,删了写,憋不出一个字,这个过程应该谁也避免不了。总之,像我这样并不是十分聪明的人,一定是有过煎熬的。
也不排除以后没有。
有人要问:“那如果不会写怎么办?”
我的回答是:“那就去写啊,这里的‘写’是一个动词,如同,一本什么书上写过的,有个人问,我不爱我老公了,怎么办?专家回答,那就去爱啊!那个人问,我已经不爱了。专家继续,那就去爱啊。这里的‘爱’是动词。不知聪明的你是否明白?所以,你尽管使劲写,写着写着,就柳暗花明了,即使全世界都背过身去的时候,还有一个读者呢,那就是你自己!”
有人要问:“你为什么要写?对你有什么好处吗?”
我的回答是:“没时间和老公吵架了,没时间去找他的麻烦了,哈哈哈,是玩笑,似乎也是事实情况。言归正传,我觉得写是一种生命状态,是想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只有想变得更好,你的文字才不会扭曲。因为自己做得不够好,所以,才要写。还有一个原因是,我是老师啊,要给我的学生做榜样啊,以后要给学生写下水作文啊,还可以有机会把学生写进文章里作为奖品啊!”
……
好了,如果你还有问题,就多看看一些高人,像王开东啊,李镇西啊,每天一篇,比较严肃,基本上都是教育相关的,文章比较有深度,像罗振宇啊,和菜头啊等等,我比较喜欢,很轻松,有种咖啡加点糖的感觉,不过,他们都是神,我是人,所以,离他们差距好远,呵呵!
2017/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