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的夜宵
大学时开始吃夜宵。夜宵摊离学校很近。出大门500米左右。大排档面对学校,背靠黄埔大道。共有10家。其中一家是我的黄石老乡。老板50岁左右。有点像高仓健。他的妻子身材矮胖,和他一起经营。老乡曾经在黄石的黑社会组织“十三排”中担任中层干部。老乡自然要照应老乡,所以我每次都在他那里消费。而他也格外照顾我。我消费的最多的是炒粉,烤串儿,烤生蚝,以及啤酒。他给我打的折扣比给别人的多。分量也更足。我们的关系一直很融洽。有时他忙完了会坐下和我聊天,另送我一瓶啤酒。但是他不喝酒。他和我说了他的女儿。我也和他谈起我的父母。
但我们之间还是出现了裂痕。有一次我的福建朋友做东。带我去到另一家消费。那是他的老乡的摊位。我发现这一家的烤生蚝味道更赞。第2天经过老乡的摊位时,他面有不悦,对我说道:“昨天怎么不来我这里?”我有点懵,而且竟然感到一点心虚。我如实说,昨天是我同学做东。然后他带点儿责令语气地说,以后带你同学在我这里吃。我说好好。我的心中感到不快,意识到对老乡的关照已经成为一种义务,如同他对我的关照。他和我之间的信任也变了味,不再是单纯的老乡情谊,利益往来的本质凸显出来,占据主导。
然而,比起他给我的那些实惠。我更看重的是自己的自由选择。但我有软弱的一面,不愿辜负别人对我的善意,哪怕这善意的背后是利益交换。后来我依然在他家消费。只是心里有些别扭。我一边消费,一边隐隐不快,一边和他叙老乡感情。这并不难做到,难的是多年后回想起来为自己感到一丝委屈(而且没能吃到更好的碳烤生蚝)。
但在当时,从他的角度看:如果我从此去福建人那里消费生蚝。他会不会把我看做一个不懂感恩的人呢?一定会的。事情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我被老乡情谊绑架了吗?落入了人情的陷阱?初期我选择多次在老乡那里消费的时候,并没有贪图“实惠”的念头,后来却被迫接受“实惠”。
黑社会的本质是给予你帮助并索取你的回报。一旦还不了那份人情债你就会很麻烦。老乡曾经是一个黑社会。他的行事方式遵从这一逻辑。一个朋友曾说,什么债都好还,唯独人情债最难。他说的不准确。应该说,最难还的人情债是黑社会的人情债。
说起炒粉,老乡的依然是大排档中炒的最好的。我有些怀念“高仓健”。
20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