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强度、生产优势、分工、需求层次实现与科学创新的数理逻辑原理

2023-03-27  本文已影响0人  林汉扬

劳动力数量n每个人之间在同一时间t时也不同的,于是有各自的劳动强度,黄佶教授回答我说:“马克思没有考虑这个问题"。他认为“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比例,决定商品价值,只是一个想当然,就好像“重球先落地”一样”。我认为他错了,劳动时间也分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与额外劳动时间等,这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不一样的,个别价值如何计量的?从社会角度,设总商品量为q,劳动力人数为n,时间为t,单位商品量为d,d=(q/n)/t,q/tn为平均产量,q/tn为社会平均商品产量(使用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简称,社会平均必要劳动生产率,那么,总商品产量产生的使用价值即总需求量q,对应的就是tn,指,这些劳动力数量n在t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马克思可能虽然是没有详细的考虑这个问题。但马克思提过“个别价值”,这个概念其实就是指“每个人之间在同一时间t时也不同的”之意,应该是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概念没有数理逻辑化,而我的公式完成了这一精确定位,比如,“劳动强度"这个概念也是一样,马克思也提到而没有给出详细的数理逻辑公式,其实这个概念与公式很重要,多年前我提出“时空经济学"时就指出,它也是一个可以解构劳动价值论的一把钥匙,现在,我们设劳动强度的符号为p,那么,劳动力数量n比时间t,就是劳动强度p=n/t,→劳动量n=Pt=(n/t)n,→时间t=n/P=n/(n/t)=tn/t,意思是由n个劳动力所组成的社会系统中,生产某种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等于个别劳动时间的n倍劳动力数量,当n=1为一个劳动力单位时,这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以这个劳动者个人为劳动力单位的个别劳动时间t,市场上生产该商品投入了n个劳动力,就是n倍劳动的时间。但如果是从整个社会市场所有与该劳动者生产的商品同质使用价值,所耗费的整个社会劳动的社会空间考察时,尽管在同一时间t中,个体的时间t与整体的t是一样的,但各自所包含的价值却是大大不同。这是因为整体社会劳动的时间t中所包含的劳动力数量n是个体一个人的n倍,当然,n倍,一般来说,我们所指的计量方法是用n来指参加该商品劳动生产的人数,这种计量也是一种比较,只是比较粗造而已,正确的分析是以某一个别劳动量的时间t为标准。比如,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q/t=nd/t→q/d=t(n/t)=q/d=n,所以,同一类商品两个不同使用价值量的比例为q/d=tn/t=n倍,这是静态分析。还有一种,就是把社会劳动作为整体,这样,由于个人劳动生产的商品量为d,总需求量为q,时间为t,劳动力数量为n。

那么,当个人的个别劳动生产率f(=d/t)大于社会平均必要劳动生产率F(=q/nt)时,f>F,个别劳动实现的社会价值t=tf/F=t(d/t)/(q/nt)=t(nd/q)=tn(d/q)→1=nd/q→(1/n)d/q,其中tn为社会价值,d/q为社会使用价值的占有比例,如果是把社会市场作为基数标准(即参照系为整体1时),个人劳动产量d对应的个别劳动时间t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tn的占比是t/tn=1/n倍,这个是以整体为标准的社会选择。反推,也可以从个别劳动时间t=t(F/f)=t〈(q/tn)/(d/t)〉=(t/n)q/d→tn=tq/d→q/d=n,这个是从个人的自我选择角度,以个人为价值基数标准为1(价值参照系),即在同样一定时间t中,个别劳动要完全满足整个社会需求量其劳动力所耗的是整个社会劳动的n倍价值,两种计量是互推的,角度不同,得出的价值倍数就不同而已,但数据却是一样的,因为数据骗不了人。

而比较优势则是动态分析。当你生产d1商品比d2商品的使用价值更大更多时,d1>d2→d1/t>d2/t,比如,有些猎人可以在同一时间t生产更多更大的海狸d2,那么,这些猎人就可能转行去从事这个行业生产捕海狸,能在同一时间t为社会市场生产供给更多更大的使用价值实现更大更多的商品需求量,从而使个别劳动n>1的时间创造更多的价值,个别劳动获得的社会价值更多更大,他的时间t增殖的个别劳动价值就更高,这就是分工与生产优势产生的原理,由于分工使人把时间都专注于能发挥自已生产优势的劳动生产商品,同时,生产优势也反过来能使人在符合自已专业的商品生产中因为更高效熟练而节约了时间t和劳动量n,从而在同一时间t中降低了劳动强度n/t,当然,如果是在不降低劳动强度n/t,而维持在平均劳动生产率d/t水平时,劳动强度乘以平均劳动生产率(n/t)(d/t)=nd/t=q/t→t=tnq/d→t/nt=d/q=1/n,可见,以个别劳动为单位折算成社会倍数的价值也是属于社会价值中无差别的一部份,是微分为n份中的nt的子集,比如,猎人从d/t提高一倍生产率到2d/t,在社会总需求量q一定时,(2d/q)X100%,那么,(2d/q)/(d/q)=tn/t=n=2倍,即个别劳动在1t的时间中可以生产创造2t于社会平均劳动时间的2倍价值。当社会上的人都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最大的个别劳动生产率就业时,花同样的时间就可以使整个社会创造出更多更大的使用价值或商品,当然,尽管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在一定时间t内有一个瓶颈会达到厌足点,当社会上需要层次最低,需求最迫切的第一序位商品的需求量q1达到了阀值社会边际效用为零,总效用(总使用价值)最大时,q1/d1=tn/t1=1时,就会产生另一种更高层次的必要需求产品或商品d2,这是因为原来的时间产生了剩余的时间,即由于d2>d1→t(d2/d1)-t=自我剩余时间m,有人也可能不会把m去为别人和社会劳动生产创造更多更大的商品使用价值交换社会价值来增殖自我价值实现,而去当作满足自给自足的自我需求满足的的休闲娱乐时间使用,也有人更会去把这种时间剩余投入到科学知识研究,追求满足这种更高层次需要的劳动生产创新,可见,所谓的创新是在符合必要需求为依据的前提条件下来实现的,不符合必要需求尤其是整个社会市场要的创新转化率就会降低,剩余时间就不能或很少能实现价值。通过以上的逻辑推演,我们了解了生产优势与时间成本节约与使用价值提高,甚至是社会生产力与需要层次和科学创新等等原因。

但在这里由于我们是讨论马克思的价值论,就拉回到重新考察价值与社会进步的问题,上面我已分析了由于发挥生产优势和分工时使整体社会生产率提高,社会心要劳动时间(tn)不变时,个别劳动时间缩小,剩余时间m产生,个别价值占比提高,释放了社会的必要劳动生产率,使单位商品的价值下降,从而在不过度消费时又可以让社会的剩余时间(价值)转化为创新出新的必要商品来进行合理必要消费,这一社会生产再生产不断使生产规模扩大的物质商品极大丰富的人类社会生产过程中,有一点商品单位价值的降低使满足原需求层次的商品达到社会边际效用为零时,单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来越小,商品交换趋于个别劳动生产率时单位个别价值更小的来等价变换时。这就是马克思所描述的共产主义方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