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
坐在我旁边的年青人告诉我,他时常在想,人这一生应该怎么做才会更有意义,但似乎很难寻找到令自己满意的答案。
我的脑海里即刻浮现的是保尔·柯察金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形象,耳畔响起他们发出的感人至深、振聋发聩的豪言壮语:"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年青人仍然在说着他大学毕业五年换了三份工作,刚刚稳定并以一技之长拿下一单业务的经历。看着他热切的目光和为了配合语气频繁摆动的手势,我淡淡问:“你通过什么方式在现在这个年纪抵达二三十年后的自己?”他愣了一瞬,说:“生活,世相,”随即反问我:“您呢?”
我笑了,为他的方式抚掌,又不尽然,“瞧,你用了一个敬语,‘您’是什么?我以为那是一颗心对时光的尊重,也是抵达人生要义和价值的途径。人的心境随时都在流转,‘人的价值就像果子一样有它的季节’,我们只需做好当下,不知不觉中,时间就把我们载渡到了意义自现的彼岸。世相固然是一面镜子,但仍需关照到自己所作所为时的内心是否温暖、安宁。”
“活在当下,说易行难啊。要有太多的前提,比如较为丰厚的收入,或者极少的物质欲望。”年青人叹了一口气,认真而苦恼地说。他心底十分明了个人追寻人生意义的瓶颈所在,却又苦于无法挣脱这重世相束缚。
我没有再说话。暗想,这个年青人的认真和苦恼,如同他设想的前提一样,都是在生活中用力过猛的表现。追逐物质、享受物质、甚至是挥霍物质,本质上并没有差别,区别在于事物的动机。在人人都在抱怨物欲横流、利欲熏心的现实社会,又有多少人不随波逐流呢?
“德行消失于利欲之中,正如河流消失于海洋之中。"对不良习气、不良举动的习以为常,若再不给予警醒和引导,只怕沉疴难除。司马光以“训俭示康”告诫子孙:“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想来此等“风尚”也不是一时半会积攒起来的。现如今,既然我们心有所觉,窃以为还是要向内寻找光明,听从自心的警醒,从容面对,愉悦入世。
许是我的沉默引起了年青人的好奇,他突然说:“和您相仿年纪的人,只要听到我对人生意义的询问,几乎都会反问我知不知道《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但您却没有,给的答案更接近现在的佛系生活,会不会有避世的嫌疑呢?”
我笑了。何谓不言?不言自有代沟心理作祟,目睹太多你谈理想他说扯淡的剧目,君不见零零后都开始与七十年代的人谋职一堂,孩子焉?同事焉?一声“前辈“鸿沟立现,三成教诲终究腹诽,事归事,道归道,莫不前程与钱成之观念和行为的分歧与博弈。
又何谓佛系?好端端的三分调侃,七分从容的乐观状态,硬生生地被成功套改为一种凡事消极逃避的描黑写照,有怎不让人敝帚自珍,一隅贪欢。
当然,我在年青人这个年纪,也如他一般遐想人生的意义,趟过三十年的时光打磨,在某一个清晨醒来,又或者是在某一天入睡的夜晚,忽然福至心灵,懂得了活在当下,其实就是无论顺境逆境,都要让每一天充满希望,温暖地抵达最好的自己。
这是时间给予的馈赠,也是内心丰盈的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