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五毒”
2020-11-24 本文已影响0人
莫磨莫
关于“五毒”,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五毒”就是5种社会丑恶现象:骗、赌、帮、烟、娼,人们通常所说的“嫖”包含在“娼”中。还有人认为“五毒”是古代的五种酷刑:鞭、捶、灼、徽 [插图]。佛教中“贪、嗔、痴、慢、疑”这5种情绪也被称为“五毒”,认为众生只有勘破这五毒之“障”,方可修成正果。
民间传说普遍认为“五毒”就是5种毒物:青蛇、蜈蚣、蝎子、壁虎、蟾蜍。也有把蜈蚣换成蜘蛛的。以前过端午节有驱“五毒”的习俗。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于是民间多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寓意毒物已经被杀死。这是一种古老的辟邪巫术遗俗。还有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印五毒图案,或用彩色纸把五毒剪成图像(剪纸),以避诸毒。
相对科学的说法,“五毒”是指石胆、丹沙、雄黄、石、慈石5种有毒的矿物。古代常用这5种药材混合后来治疗外伤。如《周礼·天官》说:“凡疗伤,以五毒攻之。”丹沙主身体五脏百病,雄黄主鼠瘘,慈石主周痹风湿。其制作方法是把这五种药材置在坩埚之中,连续加热三天三夜,之后产生的粉末,即是“五毒”的成药。
“五毒”的成药有剧毒,但传统中医理论认为,以毒攻毒可收奇效,因此它又是疗毒和外伤的良药。现在使用的“五毒”多为贬义,形容那些违法乱纪、无恶不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