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自有美,但说爱你不容易!
2018年3月16日,星期五,多云。
郑州自有美,但说爱你不容易!今天的作业主题是《城市》,边工作边琢磨怎么写,可能是偏执于环境与秩序,愁苦了一天还是没能写成赞歌。
我生活、学习和工作过的城市,如果以满年为计不下六个。大学就读在江南,工作单位在北方,如今居住在郑州,感觉最好的还是河南之南湖北之北的那座依山含水,小巧玲珑,美食美景汇集,生活节奏闲适,令人久居不腻的四线小城市。
我想写家乡小城,可又不能写,一则自己对于那座可爱的小城了解很是不够;二则怕我的外地朋友嫉妒,关键是我目前不在那里生活,外地朋友们要去住一住体会体会那种闲适优雅,我没法陪同,因此以后再说吧。
记事时就听妈讲:宁往南搬一千,不往北搬一砖。可是,我大学毕业后却被计划分配到了北方,在交通不甚发达的那个年代,家乡人认为我被发配到了偏僻的地方。目前,自己却又偏偏生活在了家乡以北七百多里的郑州!
郑州最早始于上古时代,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为华夏文明做出千古功勋的名人不胜枚举:如人文始祖黄帝,古代君王禹、汉文帝刘恒;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管仲、子产、列子、韩非子、明代隆庆年间内阁首辅高拱等;如文人古代第一美男潘安、诗圣杜甫、“诗魔”和“诗王”白居易,以及李商隐、周必大等;著名军事谋略家弘高、张良,将领陈胜、史可法等。
郑州市始于1948年10月新中国在郑县城区所设,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政府由开封迁移往郑州。经过近70年的发展,郑州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公路、铁路、航空交通枢纽中心,市内高架通达,地铁快速发展,去年初被国家发改委批复支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展示了大发展的无限前景。
外地人,可能因为中岳嵩山和少林寺,也可能因捐购飞机给志愿军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中国奥运历史上第一个夺得四枚奥运金牌的邓亚萍、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而知道郑州。上世纪90年代的一场全国商战,一句“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一度让郑州以商都之名蜚声全国。
郑州自有美,但说爱你不容易!我对于郑州辖区的历史文化和历代名人很敬仰,但是对于郑州这座“火车拉过来的城市”,直到现在仍十分纠结,还谈不上喜欢。
郑州给人的印象是缺少“高大上”的气质,更像一种土大笨的“暴发户”城市。满大街的电动车横行,行人、骑电车的人总是喜欢冲抢红绿灯,在交警和协警把守的路口依然要冲到不留余地的极限前沿,不等绿灯亮起就不顾一切地冲过马路,似乎不抢那一秒钟就会耽误大事,市民遵守交规的自觉性迫切需要培养;满大街的烩面、胡辣汤等,是我招待外省朋友时必然推荐的地方标签性小吃,可是却一直勾不起自己的主动食欲;横穿市区的金水河,不过是常年水不过膝的小水渠而且渠水还常常漂浮着沿途的人随手扔入的塑料瓶和塑料袋、飘落的树叶等,缺水缺灵性的城市环境令人憋闷;雾霾天气持续逐年上升,连续几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足一半,在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排行倒数前十名,雾霾压抑得居民痛苦不堪。
郑州的可爱,是蜂拥而至的几百万移民有着浓厚的情结,便利的交通、无限的商机、旺盛的人气、大东区的时尚、航空港的崛起,以及连年飙升的房价,说明了郑州的吸引力。
郑州的可爱,是祖居郑州的老郑州人有着特殊情结,大郑州周边郊县很多土特产品如新郑大枣、中牟大蒜和西瓜、荥阳柿子、河阴石榴、大樱桃、黄河大鲤鱼等是招待朋友和礼尚往来的佳品。
多年前,还没有到郑州生活时,羡慕大学毕业就分配到省城的同学们那种优越。到省城去,是业内基层人员向往的高高在上的目标,也成了自己长期在小城市努力的方向,全然没有考虑生活习惯差异和人居环境问题,这是多年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趋众心理:到省城就是所谓的往上走,是一种荣耀。
中原名城郑州,拥厚重的文化底蕴,居便利的交通区位,有很多很多的可爱。但是,人居环境的落差使得我想说爱你却并不容易!
既然已经身居郑州,诚心希望地方政府和百姓共同善待这座城市,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借助南水北调主干渠穿境而过的机遇,让市区的水域面积增加起来,让区内的绿色植物丰富起来,使得郑州成为名副其实的绿城,成为秩序优良、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期待郑州美好的未来!
郑州自有美,但说爱你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