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职业想法散文

教学手记丨一节作文讲评课的反思

2021-09-26  本文已影响0人  苠苠的日常

今天是我们9月份月考的前一天,按照我的习惯,月考前总要给学生讲一次作文,今天也不例外。

正好中秋假期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还没来得及安排讲评,就把这次作文的讲评放到了今天。

作文题目如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写自己对这段话的感悟和理解。

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都偏向于宏大的主题,因此,我们的作文训练也都往这个方向走。

这个主题的文章,我们学生出现的最普遍的问题是无从下手,即便写了也往往写得假大空。究其原因,无非是积累的素材不足,金句不足,作文写出来缺少文采。

因为是考前的最后一节课,我考虑讲评要全面一些。

于是,我先讲了大家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比如书写的问题,比如拟写标题没有紧扣中心的问题,比如分论点与材料的衔接问题……

接着,我给大家讲评了例文《文化的力量》。侧重讲解了论证段的写法,强调分论点的拟写,论据部分如何和分论点对接,强调在论证段的每一部分都要注意扣分论点,扣题。

就着例文,我带着学生们回顾了从前讲过的议论文写作模式:并列式、对照式、递进式,并再次强调议论文必须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问题来写。

然后针对学生素材不足的问题,我给学生们分享了我自己从网上搜来的,关于文化方面的资料。

我搜集的资料包括几个漂亮的与文化相关的标题,包括名人名言,也包括一些相关事例。

说到作文素材的整理,我批判了学生们懒动手的毛病。暑假时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里,有一项就是作文素材的整理。当时给了他们十个主题,要求他们上网搜集素材,并摘抄整理成册。

当时,我布置的十个主题里,并没有文化这一主题。于是这一次的作文后,好几个学生跟我说没有素材用,不知道该怎么写。

我质问他们,我的作文是课堂上当场完成的吗?是考场作文吗?都不是!这一次的作文我布置的时间是在周五,要求周一上交,也就是说他们整有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来准备、来写作。

那么,没有作文素材,为什么就没想到可以上网搜索呢?即便是内宿不回家的学生,教室的电脑也是可以上网的。

究其原因,不过一个“懒”字。我们的学生太习惯老师什么都给他们准备好,他们只张大的嘴巴坐等着,等老师把知识填进去。

然而这样的填鸭效果会好吗?我注意观察了我把素材放出来后学生们的反应,只有几个学生开始动手去摘抄素材,更多的学生只是看看。我提醒了两三遍后,才慢慢多了些摘抄的学生。

我不知道这样的摘抄有多少是进入了他们的大脑的,我自然是希望越多越好,但我又很明白我不该寄予太高的期望,唾手可得的东西,往往不值得珍惜,不是吗?

但我也只能如此而已,明天就月考了,已经没有时间要求他们自己来查找,收集素材了。

作文课到此就结束了,回顾这一节课,写作文的方方面面都兼顾到了,比较吻合我课前的定位,算是考前的全面的复习。

但也有遗憾,面面俱到也就做不到重点突出,我还是更喜欢一节课只讲一个重点的上课法,那样,学生应该能把握得更好一点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