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专题征文重读经典征文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逍遥看诗经|瞻彼淇澳,君子如玉

2018-01-19  本文已影响141人  臆无说

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澳,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澳,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诗经.卫风.淇澳》

苏东坡有一首《定风波》:“堪羡人间琢玉郎,天教赐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首词,写给他的好朋友王定国,确切地说,是写给他的好朋友的“菇凉”。这位好朋友,受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岭南蛮荒偏远的宾州。主动一起随行的,就是“点酥娘”宇文柔。

元丰六年王巩(定国)北归,送行宴上苏轼戏问宇文柔的感受,对方的回答让苏轼很感动,认为很有境界。于是写了这首词。

因为宇文柔世居京师,所以苏轼有此一谑,“试问岭南应不好?”意思是京师繁华你不恋,来到岭南偏远荒烟,现在又要回去了,这里果然是不好啊。

宇文氏曾经是北周鲜卑皇族大姓,唐宋以降,沧海桑田,旧时王谢燕,散居各处。宇文柔本人在当时的身份也并不高,是个底层人物。而且她并不是王巩之妻。否则两家再是通家之好,苏轼也不可能写词以赞。

士大夫脱略形迹,还是有他们之间的世约良序,从心所欲不能逾矩。否则在他们的圈子里,这就算轻薄犯规。

但是,这是有着当时特殊的历史原因和背景的。苏轼也是一位有大胸怀大气度的君子。写这首词的本意,并非有什么猥琐心思,轻口薄舌,拿肉麻当有趣。而是真的从“人本”的角度出发,为他的好朋友欣慰。

在他的心目中,宇文柔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非常契合他的三观。而王巩,也是他心目中的真君子大丈夫,所以开篇就赞之为“琢玉郎”。“点酥娘”,当然是写人外貌,肤白如酥如雪。与之对仗的“琢玉郎”,是赞美王巩,“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那么我们为什么一直以玉比喻君子?玉器之国上行下效,很长时间里几乎人人佩玉,孔子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直到晚清,描写“吴中人物俊雅”,还要说连贩夫走卒,都流行在烟袋锅荷包上系一块小玉石?

这种爱好和人设,源远流长。

我们来看看诗经这一篇《淇澳》。按图索骥。

看看我们心目中的谦谦君子之风,到底是什么样子。

“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淇是淇水,河水名,借物比兴。澳(yù),水边弯曲之地。猗(ē),通“阿”,竹子柔而劲节的样子。匪,斐,文采。瑟:庄重。(xiàn):威严。赫,显赫。咺(xuān):威仪。谖(xuān):忘记。

连起来就是,看那水边的丛丛绿竹,苍翠而劲节,真像文采斐然的君子。君子风度,望之俨然,不怒自威;即之也温,宽广浑厚。又真像经过切磋琢磨的美玉良工,质地外形,和谐有魅力。真令人难忘。

这一句里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都是手工术语。切磋,是对象牙犀角之类的加工。琢磨,就是玉石矿物的雕刻加工。

古代把许多宝石半宝石,都归为“玉”。这类材质的共同特点,都是硬度高,手工加工很不容易。常常经年累月,真要下“水磨功夫”,又往往稍有不慎,功亏一篑。但加工出来的成品,光泽内敛含蓄而熠熠生辉,不刺眼耐细看。反复摩挲后与人的汗脂交融,形成包浆,更有一种别样的时光之美,内涵之韵。

不是所有的“旧”,都是衰颓黯淡的。

类比于人,就是人群中的“君子”。所谓“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本质好,后天修养不够,失于粗鄙。只顾装饰外表才华,本质猥琐,又失于浮夸。要文、质合一,确实要经过千锤百炼。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之后,还保有一颗温暖智慧的初心。

不是所有的“老”,都是衰颓黯淡的。

君子们磨去“火气”,炉火纯青。如玉有“五德”。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孔子:“君子比德于玉”。

佩玉的本意在于提醒,提醒自己时时磨练。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优雅地老去。

这才是时光和苦难的成全与馈赠。

花钱买块昂贵的石头,戴在身上炫耀,是大师雕刻等等,自己就自信高人一等么?那是买椟还珠。自信到了一定程度,牢牢抓住内核,就不必过于迷信外物的提升感了。

心中有玉,形返自由。所以出土的墓葬里不管有多少玉器,考古专家们还是要遍查资料,考量这个主人,真实的为人。

知真善而辨美丑,心中有玉,哪怕外在朴素,也比盲目聚敛要天壤之别。

知耻而后勇,玉有瑕人有过,什么时候都不晚,最怕自我放弃,混沌到底。


“瞻彼淇澳,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这一句是重复咏叹。充耳,挂在冠冕两旁的帽饰,下垂至耳,一般用玉石制。琇(xiù)莹,似玉的美石,宝石。前面已经说过,古人把硬度高的宝石半宝石,都归类于“玉”。“石之美者为玉”,玫瑰、琅玕、瑟瑟、琼瑶、琼琚……都是广义上的玉。

汉字里带“王”旁的字,也大多有这个含义。农耕民族热爱一切土地出产的漂亮矿石。

会(guì)弁(biàn),鹿皮帽。会,鹿皮会合处。弁是帽子,也指帽前的垂珠。如星,是形容帽饰冠饰的宝石,闪耀似星辰,点点生光。

这里还透漏了一个信息。古人非常重视帽子。因为汉民族曾经特别讨厌剪头发。他们认为头发是父母天生,要攒起来表达“孝顺”,不能随便损失。乾隆建金发塔供奉母后的落发,大臣们老夫子不但没人说三道四,再奢侈也赞成,因为他是在干一件“孝治天下”的“形象工程”。

所以,上个世纪,谁烫头染发,经常让人侧目,朝阳群众街道大妈指指点点,看那个小流氓。因为潜意识里,还是认为形象标新立异乱搞头发,这个人就怎么怎么着。

这还是以衣帽取人的痕迹。

总之华夏族,男子成人礼,就是把儿童的丫髻发型改成梳独髻,插簪子戴帽子,称为“冠礼”。男人冠礼,女人及笄。就表示成人,可以出仕立业,谈及婚嫁,挑大梁的预备队,有一定话语权了。

青梅竹马,再是“总角之好”,也要彼此尊重,不能以黄毛小儿的方式相处了。

“瞻彼淇澳,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最后一段。重复咏叹中有新内容。

箦(zé),积的假借,堆积。还是形容绿竹青青。金、锡,闻一多先生认为是青铜合金。圭、璧,是上朝或祭祀用的玉器形制。“国之大事,唯祀与戎”。青铜文明,把祭祀和征战看成严重的大事。青铜器和玉圭玉璧,当然是担当某种重任的“君子”标配。

这两种东西,一如既往,有厚重内敛的美感。

比之于人。《淇澳》最后强调,“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所谓君子风度,宽大旷达而自尊自重,言谈幽默,而耐回味有智慧。不是轻嘴薄舌,自作聪明,博人眼球。

那仍然是一种,没有自信的表现。

僵化者不懂幽默,轻浮者糟蹋幽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