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与无私
2019-08-25 本文已影响0人
轩然mama
生活中,我们总是被这样的言论包围:“做人不能自私,要有奉献精神”。父母经常会用这句话教导孩子、左右孩子的人生;年薪几十万的领导经常用这句话约束员工,要求员工提前结束自己的假期或者是加班。这句话看似也很有道理。的确,人不应该自私,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然而,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很难获得情感上的平衡,即那些无私奉献自我情感的人,往往会觉得压抑且痛苦,根本原因是他们为自己考虑得太少了,没有关注到自己的情绪变化。然而,人性是追求快乐的,保持快乐具有生物适应性,从心理学角度看,你之所以感到不快乐,其实是因为你还不够自私。
高级的“自私”:对于心理能量上的把控
有人不禁会问,这世上千万无私奉献的人最终都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又何谈自私让人快乐呢?其实,我们所说的“自私”,是对于心理能量上的把控,即注重自我精神层面享乐,在保证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多为自己考虑,更多的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是一种高级的“自私”。
传统观念认为,自私是内心封闭、不健康的表现,那些自私的人总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丝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而这里的自私则与之不同,他们付出物质、劳动,亦或是情感都是为了获得等价的自我精神满足,比如,他在路边拾金不昧,表面上他丧失了一笔横财带给他的物质上的满足,但他却收获了自我价值的满足感。所以说我们鼓励的是对自我精神心理的架构和建设,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