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读后感

2020-05-07  本文已影响0人  青绿人间

      大学时看过这本书,一直想重读,但是总没氛围、没情绪,想着明天再看,最近参加HUG计划,关于同性恋的,本来是开放式表达,却变得很节制,很往后仰,内心在想,是不是自己老了,思维钝了,还是现在的小孩太激进了?可是明明自己当初也是“大粪浇青菜”,现在却要求别人中正,实在是奇幻。

       正好五一回家,路途苦闷,车次不是我喜欢的那趟,看了很久的窗外风景,实在枯燥,一如既往我们平原风光,于是我拿出kindle,随便翻翻,便是《看见》,前面几篇我总是边看边哭,觉得柴静就是自己,自己就是柴静,她的匠气、她的天真也有,只是没有她那么优秀,那样坚韧,有勇气去探索内心真相。当初,相当记者,被一个喜欢的老师劝退,内心很难过,总觉得穷人不配,现在想来,浅薄了,于是我恨上了我活了小二十年的家乡,它的愚钝、它的俗规使我痛苦、让我不敢勇敢前进。这个偏见,近几年是消失不了的,等吧,哪天我可以更客观的看待自己、接纳自己,或许我可以平静得回顾以往。

        人的认知是有时代基因的,我这一代真的契合柴静成长的时间,那是我最关注时事的时候,也是信息最匮乏的时候,我的认知真的就是柴静呈现的“看见”。而我母亲的认知是白岩松呈现的“东方时空”。现在回过头来看柴静的自我反思,我也要反思我的世界观,它一直在形成,有底色,有法则,但也在更新。突然爱这样的自己。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是由无数他人组成。

       摘录些我觉得很棒的句子:

1.“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

2.死亡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无意识,那才相当于死。

3.道德,不是没有弱点,而是看清它,然后抑制它。

4.他们舒服不舒服不重要,记者的首要任务是揭示真相。

5.我当时不太明白,现在理解了,人们还能笑的时候,是不容易被打败的。

6.告别时她跟我说了句:“医生要让人活着。自己得有牺牲的准备。”

7.当时我身边坐着时任《财经》杂志主编的胡舒立,她说:“比恐慌更可怕的是轻慢。”

8.我们都痛恨用马赛克压在人脸上的丑陋和不尊重,摄像海南很有心,在背后用逆光剪影拍她,能看到深蓝的天空和院子里青翠的南瓜叶子。

9.连续服毒事件发生后,从省里来过两位年长的心理老师,她们说:“这个年纪的孩子,特点就是以伙伴的价值观和情感为中心。他们这种非常牢固的小团体友情,一旦关键链条断了,就很危险。”

10.张洁总担心善良的人做不了刚性调查。其实只有善良的人才能刚性。善良的人做“对抗性”采访,不会跃跃欲试地好斗,但当他决定看护真相的时候,是绝不撤步的对峙。

11.风动,树梢动,月光动,你别动,就会看到端倪。

12.这根流血的手指要不是来自亲人一样的同事,我恐怕也不会在意,他对我一句责备没有,也正因为这个,我隐隐有个感觉,为了一个目的——哪怕是一个正义的目的,就像车轮一样狠狠辗过人的心,也是另一种戾气。

13.生和死,苦难和苍老,都蕴涵在每一个人的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

14.作家野夫说:“那是因为我们已经不是大多数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免于受辱了。”

15.我想在任何地方都被当成人,不是东西,这就是尊严。

16.他看了看我:“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你不能去要求别人宽容。”

17.因为我们的性文化里,把生育当作性的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

18.海子有句诗,深得我心:“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19.周秦时还是清澈的“大河”,到东汉“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从此大河被称为“黄河”,是命脉,也是心病。

20.公民和普通百姓的概念区别是什么?能独立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却不傲慢,对政治表示服从,却不卑躬屈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