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的才是梦想,不适合的,那是空想!——五部进行曲(新年干货)
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绝对的理想主义者,但是,我更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我爱做梦,但是,我不做不靠谱的梦——比如,我五音不全,即使从小羡慕舞台上的歌星,但是,我也不会梦想着有一天,我能成为她们,因为,那不现实。确实,我们,都需要梦想,都需要勇气。但是,梦想是需要结合实际的。不然,那只是空想。
我真的很想告诉那些每天打着“我有梦想”的口号,肆意消耗人生的朋友,请你“有责任”“有智慧”的去“做梦”!在你确定你的梦想之前,请你先“冷静”的“分析”一下——毕竟,适合的才是梦想,不适合的,那只是空想。
梦想De五部进行曲
第一部:认识自己——你说你有梦想,首先请确定那是属于“你”的梦想。
人最难认清的就是自己。我想,这谁也不会否认。有一句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从我过去N年的人才管理经验来看,在工作中绩效表现突出的,职业发展顺利的,往往是那些对自己有相对清晰的认知的人。我从一线的招聘发展成为集团公司的中层管理,这个过程中删选简历、笔试面试成百上千人;绩效面谈百余人次;晋升与培养管理者几十人——通常,一名员工后面会有怎样的发展,其实在他/她投递简历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他/她是否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他/她是否知道自己要什么?他/她是否有相对比较清晰的目标?
那么,如何才能认识自己呢?常言道“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什么都可以有捷径,认识自己,没有捷径。下面是我的方法,总结如下:
1)培养十个字的习惯:
学习、思考、分析、归纳、总结——这十个字第一次是从我的管理导师H女士那里听到的。第一次见面,她就用这十个字,给我上了印象很深的一堂课。而后,我有意识无意识的用着这十个字,受益良多。后来发现,原来,自己是一直有这个习惯的,只是,从来没有如此清晰明确的总结出这十个字。从今天开始,邀请你加入这十个字的漫漫旅程。
2)运用心理学测量工具:
有些人是不相信心理学测量工具的,会说,我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那些工具不适合我,或者说,那些工具测量出来的是普遍性特征,我有我的特殊性。我只能说,好吧。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自我认知四象限图。关于你自己的性格和能力特点,我们可以按“意识到的”“存在的”“没有意识到的”“不存在的”,画一个四象限图——然后就有“意识到且存在的”、“意识到但是不存在的”、“没有意识到但是存在的”、“没有意识到也不存在的”。其中“意识到但是不存在的”性格和特点,是我们的自我认知误区,而“没有意识到但是存在的”性格和特点就是我们自己的认知盲区。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个测量结果说“不对,我不是这样的”时,首先问一下自己,这,是不是我的认知误区或者盲区。
我第一次认真接触和研究此类测量工具是我进入企业之后。为了招聘到更加适合的人、为了提升更加优秀的管理者,我和我的团队用了各种测量工具——性格测试、职业倾向测试、职业能力测试等等;并且统计分析和追踪了各种测量结果。以下两个测量工具,是我认为最有信度的,推荐给大家。可以帮助大家在做职业规划和梦想规划的时候,找到更加适合的方向。
MBTI职业性格测试:http://www.apesk.com/mbti/dati.asp
简单介绍:我们常常疑惑“我性格内向/外向,适合什么工作?”“哪些职业正好匹配我的性格?”“以我的个性从事什么行业好?”“我性格中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我是不是该继续现在从事的职业?”——性格因素和职业选择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联呢?MBTI将人分为16种职业性格,每种性格都各有特点,都有更为适合的职业类型。其核心规则可以浓缩成三个短句:倾向不是能力、自己的判断才是最符合的判断、类型无对错。
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http://www.apesk.com/holland/index.html
简单介绍: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他于1959年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职业兴趣理论。认为人的人格类型、兴趣与职业密切相关,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巨大动力,凡是具有职业兴趣的职业,都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积极地、愉快地从事该职业,且职业兴趣与人格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Holland认为人格可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类型。
3)与年长或智慧的人沟通与交流
这一点不用多说。多跟有经历的不同类型的朋友沟通,了解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思想。通过他们,了解自己。
第二部:整合优劣势, SWOT分析法则——五音不全,就不要做歌星梦!
我一直觉得,大学里我学到的最有用的一个概念或者一种能力就是“整合”——整合优劣势,SWOT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做出最正确最合适的决定或者选择。就如我提到的,我确实挺想当歌星的,从小就羡慕台上的星光熠熠,觉得好酷啊。但是,我不会把那当成我的梦想,因为,那不现实!
我得清楚自己的优劣势,给自己一个SWOT分析,然后规划出一个适合的方向。比如我研究生毕业时给自己的分析是这样的:本科中文专业,研究生心理语言学专业。优势(S):文笔好,有过报社实习编辑经验,待过研究生会宣传部;劣势(W):大学不是211,专业不是热门,性格内向,不擅长沟通(那时的我),不喜欢复杂的关系网络。那我找什么工作呢?我的机会在哪里呢(O)?哪些工作是不适合我的呢(T)?……
第三部:确定方向——梦想不是唯一的,适合的才是你的!
当我们了解了自己的性格和能力特点,分析了自己的优劣势,这时,我们需要面对的是,经过删选后的选项中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方向。问问自己,在这些选项中,你最愿意从事的是什么?根据优先级进行排列一下吧。比如那时我的排列是:1)报社记者或者编辑;2)大学文职;3)公司文职……
第四部:制定规划——没有规划,那是空想!
好,已经确定方向啦。接下来就是制定规划。既然有了方向,那么后面就是如何实现的问题了。我是一个很喜欢做规划的人,这一点,我在以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这也是我“从不打无把握的仗”的体现。长一点,可以是三五年规划,短一点,可以是一年甚至几个月的计划。总之,给自己一些Deadline和一些里程碑式的标记,让自己在往前走的时候,时刻保持着点动力和期待。
第五部:脚踏实地,过程中修正,坚持坚持再坚持。
当然,我从来不觉得梦想这个东西、规划和方向这个东西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我们的阅历和经历的增加,我们的思想和意识会越来越成熟,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式也会逐步修正,那么当然,我们的梦想,我们的规划和方向也需要在过程中逐步修正。这不是“今天一个想法,明天一个想法”,这是,因为我们自己在成长,我们的梦想,在这个过程中,也在“长大”和“成熟”。
最后,就是,坚持坚持在坚持!新的一年里,愿所有的朋友们,梦想成真🎉。
后记
我有一个梦想,一个几乎所有女生都有的梦想——开一间小小的咖啡馆,当一个美丽优雅的老板娘。为此,我努力的学习、工作;为此,我一次次勇敢的跨出舒适区。我第一次跟我的职场导师提起这个梦想时,她非常的诧异,觉得那只是我不成熟的想法;我无数次跟我的先生提起这个规划时,他无数次的表示那是我在白日做梦,不现实。当我身边无数人,觉得,这,只是一个美好虚幻的构想时,幸好,我的身边一直有理解的人支持着我心中这方小小的温暖。
后来,我发现,原来并不是他们不理解,而是我没有表述清楚。原来,咖啡馆的背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而我,要的是咖啡馆背后的东西——自由、惬意,物质和精神的充足。我能拥有一间咖啡馆,那代表的是,我已经财务自由,我可以去任性的消费我的梦想;我可以拥有自己的一方书香咖啡香的会友之地;我可以随意打造这方小天地,只是招待我喜欢的人;我可以不关心生计和盈利,我只需要,任性的消费我心中无穷无尽的浪漫与诗意。好吧,这就是我的梦想,我要的是“任性”!——所以,在可以“任性”之前,我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