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饥寒交迫

2023-05-26  本文已影响0人  汉天真

这4个字何时第一次组成词语已经无从可考,也没考的必要,但可以肯定,它是一个古老的词语,而广泛的饥寒交迫的社会窘境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古代几乎是常态,语言来源于生活,不可能无中先有。

饥寒交迫,这词小学三年级的小孩都懂,又冷又饿呗,很简单。一个人真的落到了饥寒交迫的境地,是小孩就会哭哭啼啼,大人除了身体难受还满心的悲伤,非常绝望,必是抱怨生活残酷,抱怨自己无能,怨天怨地。

人的一生头件事就是吃饭穿衣,没饭吃没衣穿,饥寒交迫,生存就会受到威胁,一连数天没饭吃就会饿死,大冬天没衣服御寒就会冻死。换一句话说,饥寒交迫就是极度的贫困,一般的情况下,只要口袋里有钱,吃的穿的就不是问题,可以买嘛。当然凡事有特例,一个很有钱的人,喜欢探险,他就有可能独自陷入绝境,在沙漠里,在大森林里迷路了,走不出来,最后活活饿死了。

回忆我60多年的人生里,对“饥寒交迫”中的“饥”~饥饿的痛苦几乎没有真正的体验。20岁以前是大集体时代,不管你家有没有劳动力,每个人每月都可以从公家领到一份几十斤的口粮,吃的不算很饱,但绝不会饿死。80年代后至今,农村家家都有责任田,后来连农民的公粮水费都全免了,插田还有补贴,加上有了高效的农药化肥,优良种子,产量大增,吃的这一块更不是问题了。

在古代,人类社会技术落后,生产力极端低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人们经常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几乎是一种必然。

几千年的社会历史步入到了当下,我们活在这个时代实属幸运,人类对抗自然的本领比古代不知超过了多少倍,天上飞,海底钻,简直是无所不能,吃饭穿衣的问题早已解决,在我们国家,近70年再没发生大面积饥荒。如今社会长期处于和平状态,人口是古代几十倍之多,人均粮田面积其实很少,但大家仍然都有饭吃,做到这一点其实很不简单。

但是,近20多年,国人怎么特别热衷于住房条件的改造,大规模地毁田造楼,这应当是很危险的行为。住房也重要,它的好坏是贫富的标志。但和吃饭比起来,住房的重要性十分之一都不到。住的差一点,对身体健康寿命的长短影响不大。大家富裕了,手里有钱,住好一点无可厚非,但应该把老房推倒,在原地基上盖起新房,造高楼造别墅可以的,但不能大量地摧毁良田沃地,这分明是砸自己砸子孙的饭碗。据统计,近许多年,盖楼盘,建工业园,修路,已经毁掉了几亿亩良田,这个损失之大无法计量。

据说,如今我们的粮食有很大一部分靠进口,否则不能自给。以前我们是粮食出口国,现在反过来了。这意味着我们的饭碗捏在别人的手里。一旦发生国际性的大饥荒或战争,那时敌对国家破坏和限制我们的粮食进口,大面积饥荒很快就会发生。

穷一点,住的穿的差一点,都问题不大,饿的哇哇叫这才是要命的。现在哪怕技术再先进,粮食总得从泥土里长出来,农作物不可能悬在空中生长;你把田地都毁了,人均粮田面积太少了,产量再高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缺粮也会是必然。一旦人为地弄出饥寒交迫来,那也太不应该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