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天爵还有多少?
《历史因果录》
![](https://img.haomeiwen.com/i28741801/2c7deb9b2a6dfb83.jpg)
薛聪,北魏名臣。
薛聪的父亲薛湖,从小就有操守气节,与世无争潜心学业,喜欢用德仪来感化人。
乡里有兄弟不和、邻里相争的,都因为害怕被薛湖听到,都开始内心反省悔改。薛湖所在的乡里都被感化,人人争相礼让。薛湖有八个儿子,薛聪是长子。
薛聪品行方正,从不随便与人交往,虽在暗室,也是终日矜持端庄,见到他的人无不肃然起敬。
父亲薛湖去世时,薛聪在墓旁修草庐守孝,悲泣之声感染路人。薛聪兄弟们友爱和睦,但家教严格,弟弟们虽然都成家做官了,但也免不了受到杖责,他们对哥哥薛聪都肃然起敬。
薛聪入朝后,凡是他弹劾的人即使强大骄横他也不回避。有时候魏孝文帝想宽恕,薛聪就据理力争。
连魏孝文帝自己都经常说:“我看到薛聪,都不能不感到害怕啊,何况其他人?”从此外戚权贵们都不敢肆意妄动。
薛聪深受魏孝文帝信任,对外把他当做德才兼备的能臣,对内把他当做心腹,甚至禁军都交给薛聪。而薛聪也经常劝谏魏孝文帝,多被采纳。
魏孝文帝本想提升薛聪的名位,但他坚决不接受。魏孝文帝也颇能理解地对他说:“你的天爵已经很高了,本来就不能用人爵使你感到荣耀!”
薛聪去世后被追封为简懿侯。官民们为了追思,又保留下他平时的坐榻来纪念他的恩德。
薛聪的儿子薛孝通,官至中书侍郎,追赠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薛孝通的儿子薛道衡,北齐、北周、隋朝三朝大臣,著名诗人,官任司隶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薛道衡有五子,其子薛收,为李世民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唐太宗即位后对房玄龄说,薛收若在,当以中书令处之。后追赠为定州刺史、太常卿,陪葬于唐太宗的昭陵……自薛聪起,薛家一门四代荣显。
顺便说一句。
先解释下什么是天爵和人爵?
《孟子·告子》篇:“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意思是:有天赐爵位,有人授爵位。仁义忠信,不知疲倦地乐于行善,这是天爵;公卿大夫,这是人爵。
古代修养仁心善行的天爵,人授的爵位也就水到渠成。现在的人通过修养天爵是想得到人爵;而一旦得到人爵,便抛弃了天爵。这真是相当糊涂,最终连人授的爵位也必定失去。
由此反观今日,富豪排行榜上有几人常年位置不变?封疆大吏有几人能一直平步青云?且不说三代荣显,能保住一生荣显、两代相继的有多少人?人爵已得,天爵即弃的现实例子又有多少呢?
再问问我们自己,如果我们现在求名求财求地位,想发家致富,还想孝子贤孙代代兴旺,应该怎样去修天爵呢?要知道,天爵可是不设门槛、不问出身、不谈条件,人人可修的!
像薛聪和他父亲一样,
趁现在,为自己为子孙还来得及。
(史料选自《北史·薛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