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别恋

2015-10-10  本文已影响38人  郭小猛

对于我这个情感经历用几行字就能写清楚的直男,这个话题未免有点大。

今天有个很久没有联系的朋友QQ小窗我:“小猛,看到你写的卡拉了,那狗真可惜。你小子什么时间回来的,也不跟哥招呼一声。”

话说,这是我一初中校友,初三毕业后的那个暑假去过我家,带他和卡拉在二水库游泳过。从大一那个寒假还没回家,我们约过一次,回家后各种原因没见面。大二例行。大三,还喊出“今年一定要见一面”这样的号码,依然例行没见面。毕业后,又约过一两次。后来,干脆连约也不约了,渐渐的也就很少联系了。

前几天,一老家朋友结婚,其他几个朋友电话电话商议随多少份子,要不要一起回去之类的。我跟一个朋友讲,自己很遗憾,跟很多老朋友渐渐失去联系了。我跟讲了自己目前在社交上的窘境,感觉自己变了,变了太多了,一下次回到当年的场景,竟然有点不大认识现在的自己。

我问他,现在在社交上什么感受,尤其和老家的那些朋友。他说跟我一样,回去有时会聚,但就跟现在再去吃街头的炸串一样,感觉怪怪的,就是找不到之前那种味道了。

说白了点,就是分频了。以前都是窝在被窝里面听FM 99.1,现在不在一个频道了,有换听FM 99.9的,也有52.0的,还有13.14的,各个频道都有,反正多数都分开了。

记得上次春天回去,吃过早饭就要回来的,去商店买牙刷的时候碰见的姑父,姑父拿着红薯苗正要去岭顶载红薯。我说我陪你一起去吧。姑父问能行吗,这会露水还没下,走上去就弄你身上一身。我说能行,等我回家换双鞋。

回家从床底翻出那双大学军训时崭新从没穿过得双星球鞋。跟着姑父屁颠屁颠去了。有时我就想,我就是山沟沟里走出来的孩子,鲁中南地区贫瘠的土地上长大的,父亲是,母亲是,爷爷是,奶奶是,父辈都出自那片土地。像父辈那样生在那片土地,再回归那片土地,看似也找不出有什么不妥。

每个男生貌似都有过给自己,或者更确切、实用的说,给某个清纯的少女“画饼”的经历。记得,初三的时候我看过一本小说叫“白牙”,里面的主人公是一条狗;还有一个“世外桃源”——大庄园。生物课上,老师一边讲着哺乳动物,我一边画着我的庄园规划图。画好之后传给后座的基督教女生,她一直梦想着做神话里的天使。我根据小天使的提议,再修改我的庄园图。后来拓展到四张A4纸用胶带粘连起来才能完整的呈现我的“梦幻王国”。当年那幅规划图在班上多个小女生手中流传过,最后流落到老郭手中。只是可惜,在2009年冬天的那场大火中消失不见了。

一直从小我就没有想过自己也去做科学家,虽然在那个连“科学家”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年龄,一年级开学第一课。班主任陈向龙让大家按顺序逐个站起来说自己长大后的愿望时,竟然无一例外、齐刷刷的都说自己长大了要当科学家,就跟串通好了似的。那时候只记得爸爸带我去县城的时候,在五岔路口一个岗台,警察叔叔站在上面指挥着这边的车停,那边的车开怪威风。俺就说了,俺长大要做警察,那成想俺我这个例外的“警察蜀黎”引来大家哄堂大笑。

显然我到了可以选择做警察蜀黎的年龄,没有选择去做警察蜀黎,连煞费苦心规划庄园也没有再想去实施。甚至“自(hao)惭(不)形(xiu)秽(chi)”的说,我并不怎么爱那片土地,最起码没有许多人描述的那种炽热。

还在路上,还没找到归属。确定的是,爱过的已经不爱了,即便说过要相守一生一世的。在传统的价值观里面,无论是情感,还是职业生涯,专情总能毫不例外的赢得更多赞许。

移情别恋的真实相对唯唯诺诺的残喘,我想没有什么可诟病的。

去吧,找到你的挚爱。

这是郭小猛《知行合一》365系列第84篇文章,欢迎吐槽!

作者:郭小猛

感谢你花时间读我写的文章。读完后如果您能有收获,记得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哦,谢谢您。

如果你发现文中有纰漏,欢迎您随时指正。

文中涉及到的观点仅代表我的个人观点,可能不够客观,如果你有更好的观点或想法,期待你随时和我联系沟通。在此一并感谢!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

微信 | g u o m e n g 1 5 6 8

QQ | 8 2 3 1 5 2 6 6 6

新浪微博 | 郭 小 猛1990

微信公众账号 | 郭 小 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