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知识产品做成什么样子才有价值
6月13日,参与了方军老师的知识经济实战营2期的第1课,方老师介绍了知识经济全景,分析了几种常见的知识产品形态,很有收获。
作为作业,我聊两个方面:
- 我最喜欢的知识产品形态
- 什么样的产品符合用户需要
我最喜欢的知识产品形态
知识产品的几个主流平台,知乎Live、分答、喜马拉雅、得到,都有自己的产品形态,比如问答、付费订阅专栏、音频课程、收费社区等,一些工具型产品也可以用来发布产品,比如千聊、小密圈、饭团。
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知识服务提供者,体验了多数形式,聊一下我的看法。
得到的付费订阅专栏,由专业制作+头部大V产生,不是我这种小虾米能参与的,所以,我只有听一听,没有机会参与。
分答我在它一开始就进来玩,玩儿了一阵子,发现它其实也是一个大V变现的产品,素人答主很难得到关注。我个人原来在技术领域有一些关注者,导入进来一部分(将粉丝从一个平台导入另一个,转化率非常有限),比素人稍稍强一些。目前在职场分类中,我经常排在前面。这和我答题狂的特点有关。
后来分答出了小讲,5月份出了收费社区。小讲需要你在3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浓缩某一门小课,带来干货。有大V,也有腰部的知识服务者,不过总体来讲,还是需要你在特定领域(通常是比较热门、宽泛的领域)有一定影响力,有品牌为你背书,这才可以。收费社区,目前只有科学家种太阳的一个,还在试验阶段。我感觉只有大V、分答收听者到一定量级这两种类型的答主有机会。
喜马拉雅我经常听,它有比较大的流量,但它更关注头部资源,小米小虾很难有机会。即便已经有一些影响力的腰部,也比较难获得持久的关注。以《小强升职记》的作者邹鑫为例,他推出了一个“带你六步制作可实现的年度计划”的课程(我参与了助攻),刚推出那两天,上过首页,但现在也很少人关注。在这样热闹的地方,如果你原本没有在它上面沉淀粉丝,其实也很难收获持续的关注。
微信群、饭团、千聊、小密圈,这些工具型的社区,我都在用。它们是自带光环的知识服务者的服务工具,但没有原生流量。所以,也不适合小米小虾。
我现在一直使用知乎Live,买别人的,自己也开讲。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种产品形态:语音 + 图文 + 实时互动 + 生态社区。
知乎Live的产品形态,有点类似微信群、千聊。但不同的是,它有一些特性,比如问题过滤、添加章节、只听讲者等,非常赞。另外非常棒的一点,也是与分答、得到、喜马拉雅、千聊、小密圈等最为不同的一点,是:知乎有一个非常健康的生态,不管头部大V还是素人,都可以在在知乎上回答问题、发布文章,这一方面可以沉淀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建立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可以无缝迁移到知乎Live。
知乎Live没有单独出来做一个APP,始终作为知乎生态的一环存在,Live和知乎社区融合在一起,非常棒。
对于影响力不大、粉丝不多的朋友来讲,在知乎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因为你可以通过回答问题来建立影响力吸引关注,这些关注和影响力可以为你的知识产品背书、导流。
所以在目前的知识付费市场中,我最喜欢的知识产品形态就是知乎Live。
什么样的产品符合用户的需要
符合用户需要的产品,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能够引发用户改变。
引发用户改变才有价值。
那要引发用户改变,知识服务者必须要仔细分析:
- 我有什么
- 用户需要什么
- 平台需要什么。
我有什么,具体是指:一定要在自己觉得有价值、自己已经做到的方向上去挖掘,去设计你的产品。做到了再说会更有力量。
用户需要什么非常关键,我们能够呈现的,不一定是用户需要的。所以要找用户,结合自己的方向来找匹配的用户,找需要你的用户。不要贪大求多,都去做通识类的产品是不可能的。在细分领域服务好自己的用户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有了产品,在什么平台上发布,也是有讲究的。如果平台上同类产品很多,或者已经有人在你所在的方向上树立了标杆,那你再去做,就会相对难一些。所以选择平台时,一方面要考虑的是产品形态,另一方面要考虑的是,这个平台的定位是什么、它缺什么、我做什么、怎样做才能补全平台缺失的那一角,只有这样考虑,我们的产品才可能在这个平台上站住。
我有什么、用户需要什么、平台需要什么,三者交叉,就是我们的知识产品定位。
有了定位,还要让我们的产品引发用户改变,这需要从产品服务环节设计和内容设计两方面来看,两方面都要引发用户参与,只有用户参与了,才可能将知识用于自身,引发改变。
举个例子,方军老师的知识经济实战营,服务环节的设计,就有课后作业、优秀作业评选、嘉宾分享、微信群内问答、小密圈、学员自举课代表等等容易引发参与的形式。而内容上的设计,则围绕着如何设计知识产品,把自己变成了一把刀,而如何使用这把刀的权利和责任,则留给了实战营的学员,这就是工具化。内容工具化,可以让学员拿来即用,最低成本引发改变。
所以总结下来,符合用户需要的产品,我觉得应该满足下面的条件:
- 内容有价值,是被实践过的
- 用户的需求和内容匹配
- 在合适的平台上以合理的形式呈现给用户
- 产品要带动用户参与,引发用户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