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名人对《论语》及孔子的评价
孔子活跃的历史时期,不管东方还是西方,都出现了影响整个人类文明史的殿堂级人物,古希腊文明(毕达哥拉斯——著名哲学家,数学家,音乐家;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 泰勒斯、芝诺等);印度文明(释迦牟尼)以及华夏的百家争鸣……思想家哲学家灿如星辰的黄金时期,把人类从蒙昧混沌拉进了启蒙阶段。
一、孔子思想为西方人打开了一扇令人向往的东方窗户
早在秦汉时期孔子思想就开始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著名的英国汉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推测:“早在公元2世纪,关于儒家的一些传说似乎已传入欧洲。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所著的《马可·波罗行记》中盛赞东方之富庶,文明之昌盛,为西方人打开了一扇令人向往的东方窗户。
二、孔子思想在法国
孔子思想在17至18世纪的法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它对中世纪神学统治下的法国,乃至整个欧洲,都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在18世纪的法国,中国受到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普遍重视,人们争相了解和谈论中国、研究中国。 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是写进了1795年法国宪法部分条文里面。
百科全书派领袖霍尔巴赫反对法国和欧洲野蛮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崇孔子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认为“在中国,理性对于君主的权力,发生了不可思议的效果,建立于真理之永久基础上的圣人孔子的道德,却能使中国的征服者,亦为其所征服”。征服者虽可毁坏田园村庄,“可是圣人孔子的道德,却能抵抗此狂风暴雨,保留至今,使野蛮征服者对此亦须保持尊敬,而以之为政府施政的目标”。
十八世纪的法国“思想之王”“欧洲的良心”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孔子思想十分推崇,他认为欧洲商人发现东方,只看到了财富,而哲学家却能发现一个全新的物质和精神的世界。他慨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这真是大不幸。”在《哲学辞典》中,他列举了孔子的七句格言,然后写道:“东方找到一位智者……他在公元前六百余年便教导人们如何幸福地生活。” 伏尔泰在了解到孔子后,他便被孔子的思想深深吸引,因为孔子的思想可以带给他共鸣, 他可以明白孔子思想的精华,除此之外,伏尔泰之所以极力推崇孔子,是因为伏尔泰的内心深处对中国怀有一种很美好的情怀。他觉得中国这种开明的文化是离不开孔子的儒学的, 孔子的思想不仅可以治国还可以育人,这是伏尔泰极其渴望得到并想运用到法国社会中的。 这个思想和伏尔泰政府理想的运行体制是完全符合的,即便是君主制度,也要剔除其中的专制制度。
三、孔子思想在德国
17世纪伟大德国的科学家和哲学家,著名的二进制原理和微积分发明者莱布尼茨斥责那些在中国传统思想面前夜郎自大的欧洲学者:“我们这些后来者,刚刚脱离了野蛮状态就想谴责一种古老的学说,理由只是因为这种学说似乎首先和我们普通的经院哲学的概念不相符,这真是狂妄至极!”
德国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的黑格尔眼中的孔子,则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算不得一个哲学家,“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 有的人据此认为黑格尔不认同孔子,对孔子评价非常差。我则认为,这是对孔子的赞誉。人的有用的智慧,不就是在平凡的日子里,在一路行走中,愿每一个相遇的人都是一朵花,各有其美。 我们读懂了爱,读懂了生活,更读懂了自己的内心。岁月给予我们的,不仅是朱颜改,也是阅历与成熟。而我们收获的,是从奔放到宁静的心思,是从激烈到平和的胸怀,是从贫瘠到丰厚的心灵素养。与岁月相视一笑,只觉天地澄澈,美不胜收。
孔子的思想其实就是一种“仁者寿”的生活态度。
四、孔子思想在英国
英国人庄士敦,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英语教师,他认为:“中国政教文化基于孔教……外教无论如何优美,亦不可与孔教并峙于中国。”“四书五经之于中国教育,犹希腊、拉丁文之于英国教育,所谓布帛菽粟不可一日须臾离者也。”
李约瑟认为孔子学说并不局限于人文科学领域,在自然科学领域也有巨大成就。他认为:“在历法领域中,数学在社会上属于正统的儒家知识的范畴。”他发现:“在历史上,不定分析被称为‘大衍术’,这是从《易经》中一个难解的陈述句‘大衍之数五十’得来的。”儒家思想长期统治中国, 孔子是‘无冕皇帝’”。
五、孔子思想在亚洲
在亚洲国家,孔子思想曾一度成为统治者的主导思想, 在韩国,日本、越南等国至今还保存着百多座孔庙,仍有很多人尊崇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