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心理国学与传统文化

再看西游

2018-08-03  本文已影响6人  王禛

        记得去年电影《悟空传》上映时,排着队涌向影院的我看完之后觉得世界有些孤独了。

        今年三月份逛书店时看到书本版的《悟空传》,起初也没有想要购买的意愿,因平日里尽是偏爱诗词、历史、散文的书籍,具体又不知道是为什么收藏了这本书,也许是晚霞烧了云,我自己看到那云彩神乎乎的,脑子一热就买了。                                                    回到家后,把它放在书桌最偏的地方,好像它能看见我,而我怎么也看不到它。直到后来,老友和我提及彭于晏去他们学校路演的事儿,我才恍惚过来,咋忘记了这茬呢?

        南方总是爱下雨,找了个空闲的午后,一杯咖啡,便开始看。片刻,有些乏,尔后越看越气愤,这简直大大颠覆了西游记在我脑海中的印象,果真文字的冲击比影片来得大些。我沉着气,继续往下看,突然,眼前就亮了。西游,变得不再简单。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位美猴王。老版的《西游记》最打动人心的不仅仅是拍摄的辛苦,更多的还是演员的深情演绎。一举一动间,孙悟空成了孩子们心中的王。喜欢孙悟空的原因有千百种,有人喜欢他的英勇,有人喜欢他的忠心,敬佩他会七十二变,一个筋斗云就是十万八千里。而《悟空传》中的孙悟空不是那么光鲜。纵使他能力不减,但相比下是孤独的,在尝遍苦难后越发孤独得可怕。他好像无人能敌,他永远情深意重。但他一生被唤作妖魔,纵使一心向善,也无法摆脱这个身份。他倦了,他走不出了。也许他根本就不想走出,可,即使那样,他始终是齐天大圣孙悟空。

        “他扑通一声重重栽在了地上,几许尘埃飞扬起来,被风直送上天际,那一轮冷日孤照,在尘埃中模糊。”

        或许是电视剧中的角色深入人心,猪悟能在取经一路上不是爱吃就是着迷女色,甚至于女妖精也能迷了他的步伐,乱了他的阵脚。我们都明白他是因为对嫦娥不敬而下贬凡间,变作一只猪。有人评价他花心,不着调。在《悟空传》里的他,同孙悟空重返天界时。提及嫦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不一样的清澈。悟者能心,言语和外表之下,也许只有他自己才能明白!

        “赎了罪怎样?”

        “可以重新做卷帘大将‘

        “重做了卷帘大将又怎样?”

        “可你忘了,琉璃盏真的是你打碎的吗?”

      一直以来,沙悟净在我们读者或观众看来,没有出众的一面。有些人开玩笑些似的说,沙悟净全程只有四句台词。的确,虽然是有些夸张了,但也是有根据的。因为沙悟净的确没给观众留下太深的印象。只有任劳任怨,一心为去西天而奔波。但,他是有想法的,不是不敢说,只是不愿去说。因为西游缺一不可。

        “孩子,你这又是何苦呢?难道嫁作天庭的妃子,会比驮一个和尚万里跋涉难么?”

        “父王你不会懂的,你永远不会懂的。

        《悟空传》中的小白龙,是唐僧少年时代救下的那条鲤鱼,“候门一入深似海”,从此便随了唐玄奘。                                                        书中对于唐僧的描写极少,无论出于何事,何种心态,人还是那班人,西游却不是从前那个西游了。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有太多我们还未了解的事实的真相,但我们还是心安理得,自以为是。就像西游,你以为它只是一个取经西天的故事。不然,它可以是你的一生。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是应该简单地对一切,还是去洞察所有的可能?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别无选择。

      以前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未来,猜想着未来就是一场深不可测的探险。道路平平,前方是看得见的光亮。跋山涉水,前方是藏不住的惊喜。可真正的未来又如何呢?我突然就迷茫了。直到《悟空传》的出现,我才明白,未来的路是靠自己去走的,至于用何种方式将一生走完,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心态。很多事情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也固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虽然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但是希望自己坚持初心,有勇气去面对人生。

      “时艰玉可作石,秋来叶能当花。”愿我们都有西游的精神!

    《悟空传》一书,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比影视来得更有层次感, 将这种能量化作语言,直击心底。最精练的语言,最真挚的情感。也许我们还未真正理解,但我们已收到力量。愿岁月无可回头,我们一直在路上!

再看西游

【图片来自于百度APP】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