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之声每天写1000字大学生活

大学生怎成负面新闻专业户

2016-12-15  本文已影响250人  小熊踩着浅步调

近一两年来,随着网络信息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负面新闻开始持续“走红”网络,大学生公众形象跌至最低点。面对着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大学生负面新闻,一时间大学生的形象被妖魔化了。他们很不幸的成为了麻烦的制造者,他们也成为了负面新闻的专业户。

海同学:主要现在是网络时代、秘密不是秘密

冰同学:网络媒体太发达,部分大学生虚荣心有点大,所以 ,有裸贷什么的,个人认为超级不好

A同学:还是太年轻

流同学:不然拿什么吸引读者

悄同学:主要也是好事不出门 坏事传千里

勇同学:世道如此

康同学:大学生大多已成年、对于很多知识该有自己的认知可缺总是有部分人、来秀自己的无知于下限

胡同学:少部分、其实正常的大学生也就平平凡凡、默默无声的过完大学生活

小潘同学:一说大学生就都是负面的,好的在哪?

…同学:每个人对每件事都有自己成熟或者不成熟的解决办法,无关乎性别,无关乎年龄,只是当时自己一时的想法,大学生的涵盖有些太广泛了,只是拿一部分人来概括全部的人,可能对大家都不太公平吧,所以不要以偏概全~每个人和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你不知道别人当时是怎么样的生活,怎么样的想法

一、互联网时代,秘密不再是秘密

原本是小范围内的事件,经过网络传播小事件也能引发就全民吐槽。现在就是一个全民狂欢的时代,大家都无时无刻刷着网上的新闻,一旦有什么火爆新闻,大家在茶余饭后又能聊了几日。最后总结一句,这届大学生不行啊,真是垮掉的一代!可怜了父母辛苦一辈子辛苦供孩子上大学,就培养了这样的大学生!

大学生是个相对弱势的群体。大家也一致认为大学生是个相对弱势群体,毕竟消费他们不用负什么责任。大众都不傻,柿子要挑软的捏道理都懂。大学生无疑是那个不太能反抗又人人都能说上几句的软柿子。

二、媒体为博人眼球,消费大学生

1.大学生玩游戏的报道,小则玩到神志不清、生命垂危,大能玩得抢劫妇人、刺杀同学;

2.大学生诚信也是被关注的热点,从大考大抄小考小抄,发展到干脆不考找枪手代笔;贫困生毕业后不还助学袋款,改名字换地址就让你银行找不着人;找工作简历造假那更是一堆一堆;

3.“女大学生裸条借款,看看你们女大学生还要脸不,有脑子不?”,“女大学生宿舍产子身亡,看看你们女大学生在学校都干了什么事?”等等,耸人听闻的报道让大学生成为“性放纵”群体的代表;

4.“清华研究生找不到工作在福建跳楼身亡”、“美女研究生因情变跳楼自杀,留下数万言遗书”等大学生自杀报道,又给戴上“心理不健康”、“没有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的帽子;

新闻媒体没有炒作就不会火,这是新闻记者们的至理名言。所以新闻媒体钟爱报道大学生的负面新闻。所谓的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媒体对大学生正面新闻曝光度远小于负面新闻,使得公众对大学生的印象停留在负面上。

本来在中国,大学生三个字就是及其敏感的,再加上女这个字,就更为敏感,这几个字一旦和暴力、黄色联系起来,毫无疑问会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为网站带来巨大的流量,从而获得利益。有些人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于是媒体和看客各自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现在的新闻报道很多并不是报道了新闻全部的真相,而是有选择性地报道了部分真相,造成大众轰动,对大学生口诛笔伐。而过几天又可以再放出部分真相,引爆舆论。

所以请媒体不要再以偏概全,添油加醋地描绘大学生有多脆弱、有多不堪、有多没用了,请端起新闻的笔,完整地描绘一群积极向上、努力为明天奋斗的大学生,他们中或许会有走偏的人,但还多的是闪着光向前奔跑的少年。

三、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从古至今,总有好学生和坏孩子。二十年前大学生是知识分子的象征,现在,大学生只能代表读过几年书。大学扩招被人诟病很久,大学生这个词早已不再神圣。大学也是一个小社会,社会里会存在什么样的人,大学里也会有,只不过在媒体的放大镜下,某一些负面群体逐渐代表了大学生。就像格伯纳用冰川期比喻(ice age analogy)做了警醒:“就像平均温度,只要发生些许变化就可以造成一个新的冰川期及选举的结果会因为微小的变化而被改变一样的,相对较小但是普遍存在的影响也会造成重大的结果。‘效果’的大小远不及持续影响的方向重要。”

其实在大学,好学生永远占大多数,只不过平凡的大学生故事并不是新闻的宠儿。如果你想看这些好学生,不妨去各大高校的官网逛逛,去高校的图书馆感受大学生学习的氛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