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土拨鼠推荐文章

王韬与他的《循环日报》

2018-04-22  本文已影响323人  4a7b14ea6219

曲折的一生

王韬出身书香门第,从小接受儒家教育,18岁考取秀才,以后考举人屡试不爽,遂无意于科考,转向经世致用之学。1849年,21岁的王韬受雇于英人麦都思开设的上海墨海印书局担任编辑。这是王韬走向世界的起点。他在墨海和麦都思、艾约瑟等外国传教士共事达13年之久,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科学文化和思想意识的熏陶,思想上发生了很大变化。

王韬语录:“韬虽身在南天,而心乎北阙,每思熟刺外事,宣扬国威。日报立言,义切尊王,纪事载笔,情殷敌忾,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区区素志,如是而已。”

1862年1月初,王韬回乡探母,于当月22日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李秀成部将刘肇均,建议太平军对上海采取“阳舍而阴攻”的策略(因此获外号“长毛状元”)。 后来李鸿章率领的清军占上海,这封3900多字的信落入清军手中。王韬因此被通缉,于5月23日避入英国驻沪领事馆。10月4日乘船离开上海,11日抵达香港。这是王韬一生最大的转折。 

王韬在香港生活了23年,协助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各翻译中国典籍,并在1867——1870年随理雅各游历欧洲,了解了西方国家的富强及其历史渊源、现实政治制度,体察到报纸在西方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中国应该向西方学习,广设报馆,改良政治。1870年春返港后,王韬为报刊撰稿,《香港华字日报》连载他编译的《普法战纪》一书。1873年,主持香港英华书院的理雅各回英国,王韬和黄胜集资买下该院印刷设备,成立中华印务总局。1874年2月4日,已是改良主义者的王韬创办了《循环日报》,将西方报纸的的编辑理念移植到中国的土壤里,为中国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884年,在李鸿章的默许下,王韬返回上海定居。他继续著书,为《申报》、《万发国公报》写稿,还创办了弢园书局,担任过格致书院掌院。1897年5月病故于上海。  

《循环日报》

《循环日报》发刊于1874年1月5日,为大型日报,是中国报刊史上第一份以政论为主的报纸,也是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宣传其政治主张的的重要阵地。除星期日休刊外,该报每日出两张四版,用进口纸两面印刷。第一版为行情版,第二版为新闻与评论版,第三版为船运消息与广告版(第二版的文字未刊完者转至第三版),第四版为广告和启事版。《循环日报》初创时,新闻占三分之一的篇幅,用白报纸印刷;新闻版分为“京报选录” 、“羊城新闻”、“中外新闻”三栏。其中“中外新闻”专栏首登评论,每期 一篇,有时2~3篇,多由王韬主笔,内容大多关于中外时事和社会实际问题。《循环日报》创刊后的头三年,由王韬任主编。1876年以后,由洪干甫代理,王韬“兼理报务”。

《循环日报》是中国人自办成功的最早中文日报

《循环日报》特点

首先,其所有权为华人拥有。《循环日报》是中华印务总局创办的,该印务局是王韬和黄胜等人于1873年在集资买下英华书院的印刷设备后成立的。因此,《循环日报》完全由国人所有。 

其次,《循环日报》的宗旨与近代化时潮相一致。《循环日报》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办报宗旨,这与中国近代化的目标和努力是相一致的。 

再次,《循环日报》首创了一种以政论为灵魂的近代化报纸。《循环日报》揭开了“文人论政”的政论报纸的序幕,对当时的洋务运动和之后的维新变法运动,都产生过重要而较广泛的影响。

王韬墨迹

《循环日报》是“中国人自办成功的最早中文日报”王韬积极主张中国应自行办报,在各省会城市办报,还要办西文报。同时,他重视报刊政论,致力于革新文风,中国近代史上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也是中国著名报刊评论家、中国报刊政论时代的开创者。

两者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影响

其一,开“以立言救国”的先河。中国近代报纸并非古代报业自然演进的结果,在严格的意义上,也并非根植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报刊的需要,而是自鸦片战争遭遇现代性以来,中国必须改造传统的儒家秩序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作为得风气之先的口岸知识分子,王韬等最初的民间报人敏锐地感应到了这个变化,钦羡西方报刊的功能与力量,将其移植而成,是清末变局下“救国”、“爱国”的产物。王韬充分利用了报纸这个现代媒介宣传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在中国固有的“文人论政”这个传统中,注入了新的生命。 

王韬办报的目的在于立言。“韬虽身在南天,而心乎北阙,每思熟刺外事,宣扬国威。日报立言,义切尊王,纪事载笔,情殷敌忾,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区区素志,如是而已。”它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份以政论为主的报纸,开创了报纸的政论风气,揭开“人论政”的政论报纸的序幕。

其二,启中国“职业报人”的新曙。王韬创建《循环日报》并以此为载体,表达自己对时事政治的看法,发出批评社会、干预社会的呼声,以此不仅带来了每月有百多银元的进项,获得了优越的生活条件,还赢得了包括李鸿章等权贵在内的各方的尊重,影响了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未来历史的创造者,王韬以自己的办报实践,“开启了在科举功名之外的另一条新道路,树立起了一种新的人生模式,称之为近代中国最早知识分子应该是恰当的。他不依傍朝廷,独立创造自己的事业,报刊这个舶来品,正是在他手里完成了最初的中国化教程,他把古老的农耕文明传统和西方工商业文明的理想结合在一起,借助报纸这一新型载体,发出了独立的民间的声音,成为百年言论史的源头,影响深远,语音不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