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的人所怀念的90年代音乐情怀
“ 来日纵使千千阙歌,飘于远方我路上,来日纵使千千晚星,亮过今晚月亮”,多么有年代感的歌曲,一首发表于1989年的作品,每当听到这个旋律响起,自己还未完全记事的那个年龄段的感觉便被呈现了出来,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那些日子。
要说什么东西最能准确地记录一个时期的感觉,我个人觉得非音乐莫属了,在我看来,音乐这东西非常神奇,一首很久没听过的歌,突然再听,那段听这首歌的日子就会在脑海里浮现,就会再次有置身那段日子的感觉,非常熟悉,却又很难将那个感觉稳稳抓住,往往这个时候闭上眼睛听的效果最佳,不会受外界所干扰,一首歌下来,你会觉得那些曾经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现在想来,充满了感动与不舍。上周五听到张韶涵在歌手唱《梦里花》,脑海里满是初中时代的画面,那个初见世面,对一切不顺眼的事物都充满敌意的我,稳步走在校园里,那场输掉的篮球赛,那一摞摞贴满了球星贴画的课本,还有那块压岁钱换来的256M的mp3,周末回家的公共汽车,一切都是充满活力的样子,在那短短的五分多钟里,从第一个音符响起,我每秒钟都未停下回忆,过后,怀念感不断涌来,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有些时候听歌会哭,不是因为歌曲本身太感人,而是歌曲里藏着自己曾经最美丽的光阴与故事,为什么歌曲里能藏得了光阴与故事,正是因为音乐其特有的记录性,能够记录一段刻骨铭心的事、一段光阴或是一个时代。
因为音乐这神奇的记录性,所以我才敢写94年所怀念的90年代的音乐。九十年代的音乐,作为94年的我来说,记忆性最好的年龄也才六岁,也是大字不识一个,懂得的东西少之又少,在那个音乐娱乐相当匮乏、传播媒介相对低端的年代,又是更为落后的乡下,电视里听到的歌曲大都是民歌或美声一类,不过幸运的是家里当时有一台录音机,体积比后来的随身听大了四五十倍,有两个大音箱在两侧,中间有两个磁带盒,磁带盒的上面是一个透明的盒子,里面有几朵塑料花在小彩灯下旋转,父母经常喜欢用它来放一些音乐,于是,一段又一段的旋律不知不觉地流淌到了我的脑海,且迟迟都不愿溜走,虽然,我不知道歌词唱了些什么,但至少我感觉我非常乐于去听这些东西,时不时地还会哼出一两段。童年的日子,总是充满了天真的欢乐,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夏日里,观花,听雨,听雷,捉知了,冬日里,早晨的白霜,口边的哈气,茫茫的白雪,炉火旁的烤地瓜和烤芋头,过年时的美味,秋日里,野果,蜻蜓,黄昏,麦田,渐凉时的外套,春日里,清风,细雨,减轻的衣物,青草的气息,这一切,于当时的我来说都充满了趣味与诗意,每天都是新鲜的,这一切又都悄悄地被那些音乐环绕起来,相互陪伴,相互升华。
上了小学以后,就再也没有听那些歌曲,好像新一批的歌渐渐流行起来了,音乐传播也更方便了,听的歌不再那么滞后,《同一首歌》和《欢乐中国行》充当了很好的音乐媒介,对于还没有网络的我们,莫不是当时的中华小曲库,大人们也开始听新歌,于是九十年代的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渐渐被封存起来,羽泉、周杰伦、梁静茹、SHE、林俊杰、飞儿乐队、王力宏,到处都是他们的声音,陪伴我度过了整个九年义务教育。
音乐也总有听腻的时候,又总会为心底那些不太完整的旋律而吸引,所以从网络渐渐变得特别方便且版权没有那么被重视的时候起,我就有了搜寻记忆中老歌的习惯,经常周末选择待在电脑前,找一些发行比较早的歌曲来听,听的多了,就会慢慢找回自己所熟悉的那些旋律,当某一首歌旋律对上的时候,会发自内心的高兴,听下去,渐渐的是感动和回忆,尤其是好久不听之后的第一次听到,那种感觉尤为浓烈。这个习惯不仅为我找来了经典的老歌听,还让我有机会把那些童年里幸福、最贴近自然又最纯真的感觉珍藏起来,到现在为止,我仍然认为童年时代是快乐的,那个九十年代末与二十一世纪初充满了浪漫气息与江湖侠气的时代。
当时被我找到老歌有《东方之珠》,这一首充满了画面感与历史感的歌曲,当时让我无比向往香港这座“东方之珠”,当时的我隐隐知道这首歌与香港或是澳门的回归有关系,当时的脑海里,是一条弯弯的小河安静地躺在黑夜里,河上面有小船漂浮,河两岸有灯火闪亮,虽然现在看来,除了灯火,其他一点都对不上,可当时给我的美感是无法言说的。除了这一首还是开头的《千千阙歌》、《选择》、《男人哭吧不是罪》、《至少还有你》、《有没有那么一首歌》、《月亮代表我的心》、《中国人》、《童年》等。
罗大佑——大事发声前些天听了周华健在大事发声里唱《难念的经》,昨天又看了罗大佑大事发声的直播,这种回忆的感觉越来越浓烈,于是把早想记录的事,趁机完成。其他歌曲的感觉以后慢慢与大家分享。不知道你们是否也有同样的感觉,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