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知识问答》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90906/d347d4de3449ad44.jpg)
丰富阅历的知识,最有价值体现是这种知识能把握好恰当的时机,或是进行有力地行动或是给予宽大的豁免! ——马可·奥勒留
这本书的书名叫《餐饮知识问答》,其实还可以被命名为 “餐饮经营知识发散思考和精义推敲缩影 ”;书中涉及一些通用管理知识,营销心得,以及有关商业经营本质的描述,若代入其它类型商业经营活动,也具有一定借鉴和点拨作用。更多内容除了适合“餐饮新手”去获取创业方面认知,亦能给予“餐饮熟手”不少现场经营启发。作品主线思序从萌生“餐饮创业”这一念头开始,将餐饮创业经营中所有环节脉络统统有序的梳理一遍。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能够认识更多热爱餐饮的朋友,也希望我写的东西能够给经营者带来实际指导的意义,更希望我们能够成为生活或者合作上的朋友!
人生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其答案是:我会做什么?在哪里发展?跟谁合作?一经敲定就会走的很顺,如果做错了地方,没认对人就会步履蹒跚!十几年餐饮熔炼,让我有幸看到这一行的“前世今生”,继而有幸总结出一套产品选择和运营管理有效经验。接下来,让我用湖水一般深邃清澈思维,直抵内心语言艺术力量,描绘一本简秘有力的餐饮书。可能在我 “ 静水深流 ” 创作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生活感悟,哲学与商业的思考,请不要责难于我;也可能出现你印象中餐饮书应该这么写:设备尺寸、加什么原料少许、该怎么处理苍蝇、怎么去一清二洗、怎么说你好下次光临!也可能出现一些你不认同观点或者无法确信的一些相关事实;管他呢,只要你读着有意思,只要我写的这些仍然对现实前行的你有辅助和思考意义。那么现在用一句老朋友的话提醒我聪明严谨且爱思考的朋友:我们听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观点,不是事实。我们看见的一切都是一个视角,不是真相。
有朋友玩笑的说,这是一本震古烁今的餐饮行业“史诗级巨著”,其内容包罗万象,个人哲学和隐喻,发人深思又恰如其分;从来没有谁这样去描写一本实用性工具书;当然我也希望如此,若有缘人获得心法后运用自如,说不定会由此赚的钵满盆盈。对不起!打断下你当前可能正在进行的考量;说真的,你现在真不应该去担心后面文章内容如何,能否符合你一贯口味,有没有“填鸭式”教学;而是要担心下次还有没有得看,毕竟好的东西不想引人注意。还有些内容是我平时思考的一些随笔,比如头两篇序言,虽然表面上和我所讲述的餐饮方面知识,狗马风不相及,但也会散发出一些耐人寻味的味道。就像有时候厨师往菜里撒那么一丢丢糖……
要下决心品其 “真味 ”首先要学会“慢”。木心说: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 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以独特的方式存在,待思想趋于成熟,一经敲定便步入轨道,似乎是直接理性的面对人生各种境遇;却不知唯有先存有感性才能真正养活理性,否则理性就是感性抽象的儿子。一个人智慧到达一定程度才真正独立,独立地运用自然毫无保留赋予每个人平等可能性,可以是主人也可以是被奴役对象;所以智慧既是毒药亦是解药。这让我想到了关于世人对佛法智慧的避讳,我不是为了弘扬,而是在世间万般好的东西面前,我总会去留心观察,去筛选取用。既然大自然全部的原则和秘密呈现在眼前,为何你视而不见?
明代高僧净土第八代祖师—莲池大师有非常精彩的开示:“ 可叹现在有许多人,从少年到中年到老年一直到死,从来不曾看过佛经,或以为佛经不屑一读,这些人可说是面对宝山而不想进入取宝;又有一类人,虽也读过佛经,但只是为了采摘佛经中的优美辞句,来充实自己谈论的资料,或用于写作,助长文章笔势,这些人可说是进入宝山而不知取宝!又有另一类人,虽然对佛经义理进行讨论,或对不少人讲演,但只是凭肤浅认识对佛经释字销文,或妄自标新立异,以显高明,这些人可说是把取到的宝物当作玩品鉴赏,有时抱在怀中,有时拿在手里,然后又把宝物丢弃了。”
为什么要引用这个经典,是因为我发现生活中很多“踏破铁鞋”,无头苍蝇般,去四处撞机会的人,往往不可能得到机会;原因是友人还没有开悟,哪怕机会就摆在面前,也可以说是熟视无睹。友人既不甚解“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为何物;也不愿相信书籍是一盏明灯的立世箴言;有些几百年前书中知识,看似轻描淡写,对于今天亦显得啰嗦无味;若让我们去参透,用一生时间也充其量总结出一些片言碎语。就像几百年前经济学家亚当 · 斯密在其《富国论》中对“ 资财划分 ” 的阐述,直到现在读起来仍然不由得心头一震;那么早便剖析出穷人为何一直被迫打工,难以翻身的经济学本质。对于今天来说,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获取“选择权”。当你了解其中涵义便可指导以后践行。而自秉“力拔山兮气盖世”友人目前仍搞不清“英雄拔家剑四顾心茫然”原因何在。
如果一个人只有仅够维持数日或数周生活的资财,那么他就很少会想到要用这笔资财来取得收入,而是高度谨慎地消费它,并希望自己能够在用完它之前,依靠自身劳动取得一些东西作为补充。这时他全部收入就是他的劳动。各国贫穷劳动者普遍都过着这种生活。而如果一个人拥有足够维持数月或数年生活的资财,那么他自然会想到要借由这笔资财的大部分来取得收入,而将其中适当的一部分用来维持自己未取得收入之前的生活。于是他的资财就被分成两个部分。他希望从中取得收入的部分叫作资本;他用以消费的部分,叫作生活资料。
这便是玩资本运作的那把钥匙。读到这里很多人心中都会生起有志难酬的扼腕,也为身为草根这个阶级而无法突围感至困顿。人家几百年前就搞懂的东西,我用十多年磕磕绊绊才渐渐醒悟。原来它的本来面目,线装书就在那里不疾不徐的等着。幸好我一直没臣服于现实,终于窥到它的斑点。
当你的大脑贮存越来越多资源,你看待世界的方式就会变得不一样,外届若想影响你就必须有更深入见解。然后去实现你的价值;你最大的价值就是你自己创造的过程和结果。如果你不是一个独立的人,连真理的边都摸不到,你将无法看清事物本身,也不能提出有价值的见解;所以现在开始,你的大脑需极具透明化。
那么先听听别人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