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吹尽黄沙始见金般值得探寻的“宝物”
琥珀,原本只是经历了极端变化后,得以被长久保留下来的、其中可能保留了一些小动物生前姿态的松脂——说它算不得珍贵,是因为它的本来面目就是如此;说它珍贵,是因为它本身度过了那么久的时间的淘洗,依旧能真切地保留着岁月加给它的最初样子,甚至自行多了一些色彩的变化,来柔和美化前尘里,猝不及防产生了意外的粗糙。
它本身就是如此矛盾。
而一枚碎裂了的、大小仅够带在颈间的琥珀,和苏俄传说中的国宝“琥珀屋”(琥珀屋是1716年由普鲁士国王送给俄罗斯彼得大帝的礼物。著名的“琥珀屋”始建于1709年,当时的普鲁士国王为了效仿法国皇帝路易十四的奢华生活,命令普鲁士最有名的建筑师兴建“琥珀屋”,“琥珀屋”面积约55平方米,共有12块护壁镶板和12个柱脚,全都由当时比黄金还贵12倍的琥珀制成,总重至少达6吨,“琥珀屋”同时还饰以钻石、宝石和银箔,可以随意拼装成各种形状,建成后光彩夺目、富丽堂皇,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二战”期间,这座宝屋被纳粹劫掠窃取。然而二战结束后,这一旷世宝藏就从世人眼中失去了踪影。不过“寻宝猎人”们相信,纳粹德军在二战中劫掠来的众多财宝,包括被拆卸装成27箱的“琥珀屋”,都在二战末被纳粹德军沉入了奥地利神秘的托普利茨湖底),也许全无可以相比之处,更不要说只用一枚外形与苏联士兵衣扣无二、仅是背面刻着俄文的“琥珀”字样的“信物”,要在数十年后,串联起一系列当时手握此物的人……
至少,以琥珀为名的那女孩子,未来杜家年轻的家主,对此颇不以为然。
世界早已经变了。人们不必关心自己的来处,好询问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点,进一步去找自己的归属:琥珀以为这是年轻人该有的肆意的权利,只是因为她的奶奶,杜家上一任的家主杜亓,才使得她和家人们丧失了这种自由,乃至因此被欺骗——他们以为的爱情的不期而至、理想的热血召唤、人生的闪亮前途等青春偶遇,不但处处蒙上了欺骗的阴影,甚至碰上失去生命般的极端的威胁,还不是因为老太太除了有学习语言一点就通的本事,被各方势力视为“沟通的桥梁”,还有些一身不肯说的秘密,连累了多年后有人找上门,不知内情便要仓促应战的后人。所以,既然是时代变了,杜家的未来其实不必依照老太太的想法走下去。
琥珀是想结束这一切的。为了赌气询问个“为什么”。为了想要抗争自己犹如被裹在琥珀里这看似无需惧怕风雨、却也可能极为易碎的生活。她不想自己也成为一枚被人把玩、决定命运的琥珀--这种人如其名,姐姐已经为此送了命,她却不想重蹈覆辙。
于是,她开始调查那些尘封的过去,想为那些一并被老太太“辜负”过的人,找一个放过自己的理由。
只可惜,历史从不问为什么。杜亓颠沛一生,只学得“顺势而为”四个字,因为每次她想求个干脆利落,都是惨淡结局,让身边的人相继失去——就为了有人想胁迫她的才能引为己用,想让她乖乖听话。
从亲人全数去世,踏上找寻未来的路途,蒙古、新疆、莫斯科、柏林、上海、维也纳、香港、纽约……前尘后世般的分野,是爱过和不爱,是难得的片刻厮守,与离去匆匆。杜亓爱过的少年,在她的不得已越来越多,年华渐渐远去的岁月里,变成了她不敢触碰、自认再难相配的人,所以,她继续用一生的倔强和守候,向自己爱过和爱自己的所有人表明自己的态度,爱,却不肯为樊笼困锁,君心未去,便可如日月相对,两两映照即可。康斯坦丁诺夫是她不情愿承认的引路人,因为他明白她的爱,却始终不喜欢她没有信仰,她一遇上那少年将军的事,甚至敢用琥珀屋的事情反制她服务的组织,却不明白,她早就有了信仰——她的信仰,是那个少年说的大家愉快地共存,和谐地共融的国家,所以,即使杜先生为此中的纠葛送了性命,她还是助推大陆成功腾起了核弹实验成功的蘑菇云。杜亓也没想到,康斯坦丁诺夫留给她的那枚背面刻着“琥珀”的扣子,有一天也会成为他人辩识同路人身份,转而谋夺她细心呵护的子孙辈的财产和生命,只为了把那桥梁的位置取而代之或干脆毁灭……
琥珀筑成的华屋,也会成为历史;琥珀命名的女孩,也有不幸的和不知是否情愿继承她名字的;琥珀见证的缘起和缘散,没有亲历者的述说,终究要成为任人涂抹的历史。爱慕者、守护者、去而复归的情人,都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全部负载起她的爱。吹尽黄沙始见金,别人以为她未免把自己的爱看的太珍贵,如珠如宝地等人抢夺,而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只是在守护自己的爱,并因为这份坚定,才不知不觉活成了一个传奇。因为那是她内心最纯净的地方。
愿每一个女子的爱,都值得一枚引人探寻其前尘后续秘密的琥珀——以及随之附着、永不改变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