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

2017-12-13  本文已影响37人  昈_

80年前的今天,是南京大屠杀。

语文课,司机以巨流河中对南京大屠杀平静的叙述开篇,在黑板上写下“中国不亡,有我。”

司机问,历史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常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究竟具有怎样的价值。

直到今天之前,我都不知道。因为我对历史的印象一直停留在统考之前背提纲。而今天,朋友圈却盛满了实验人对这份历史的理解。

我第一次感受到,这像是有一种责任与担当。

有人说,安全感是国家给我们的最好礼物。的确,我们享受着和平的幸福,享受着最好的教育,这也意味着,我们承担着于此而生的,更大的责任。

新华社今天所发的公祭视频中,很靠前的位置上,有一句“矢勤矢慎贯始终,勿负好陶融”。

常说,对文学的解读,要站在当时的角度。我们无法体会齐邦媛笔下的“凄厉的哭喊声在许多无寐之夜震荡”,我们无从体会,那“我有两个家,一个在这里,一个在墙上”的诉说。我们唯有,以当下对知识的汲取,阻止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习主席的话,可以恰到好处地回答司机的问题——“历史告诉我们,和平需要争取,和平需要维护。”这争取与维护的资本,需要我们来承担。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中国不亡,有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