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苹果,是河西走廊的一颗璀璨明珠


图片:樊江华、张纵泰、何妮
撰文|编辑:何妮

一想起国庆旅游的拥堵与嘈杂,犹如千军万马奔向战场的浩浩荡荡,就再也没有兴趣去景区凑热闹了,正好趁机休整一下疲惫不堪的身心,不去人潮汹涌的景区添堵,不去看人头攒动,也不再把大好时光耗费在各种排队中了,何必在排队中去聍听各种怨言接受那些负能量信息?还是给心灵放个假吧!
国庆假期哪里去?与其千里迢迢去各大景区排队看人头攒动,不如去河西走廊看大漠孤烟、看万里浮云、看长河落日圆……

正想着河西走廊在国庆期间或许是一片净土,在假期临近尾声时,媒体界的朋友们就打来电话说甘肃武威凉州区有个金苹果公司,是个朝阳产业,咱们一起去看看吧,河西地区很清静,不拥堵,也不嘈杂,离兰州车程几个小时就到了,我欣然应允,一是对河西走廊有种亲切感,二是觉得金苹果这个名字很好听,有种朝气蓬勃的感觉,于是与朋友们直奔甘肃凉州区的金苹果小镇。

"金张掖银武威"的美誉由来已久,曾无数次去张掖采风,而武威,每次只是路过。一路上,朋友滔滔不绝的述说武威除了马踏飞燕,还有金苹果庄园、南瓜庄园、葫芦庄园、金苹果小镇、金苹果集团无壳瓜子研发基地、生产基地等等,还有一个美丽安静的大峡谷……
听了不由心向往之,仿佛美好的画面已经呈现在眼前……

一路欢声笑语,沿途红旗迎风飘扬,仿佛唱着欢乐的歌,不知不觉间就到了目的地,金苹果小镇展现眼前,已经落成的四幢总建筑面积达9000余平方米的科研办公大楼和职工宿舍楼拔地而起,为凉州区经济建设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荣获国家科技部全国"星火科技工作先进工作者"、国家科协"全国科普惠农带头人",被甘肃省委省政府聘为"甘肃省科技(第一层次)领军人才"的武威金苹果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荣贤先生是科研项目核心主持人、首席育种专家,研究员,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园艺系,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儒商,曾留学日本,学习现代农业及作物遗传与育种。主持完成了国家科技部项目三项、省级和自列项目11项。先后在国家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篇,出版专著两部。特别是通过自主创新,主持完成的"天然南瓜籽仁一代杂交种金平果的选育及生态适应性研究与示范, 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武威市60多年以来在该等级奖项零的突破。勇于创新,大胆开拓,面向世界,展望未来,干练、亲和、刻苦、勤奋,极高的人格魅力和人文情怀吸引着公司每一位员工,带领金苹果公司全体员工努力奋斗,开创未来。既是一位科技领军研发者,更是一位高素质的企业管理者。

他在百忙之中为我们介绍了公司的基本情况、发展理念与发展规划,同时也谈了企业发展的艰难险阻与辛酸历程。从他坚毅的表情与神态自若中,我们感受到了他内心的强大,他有战胜困难排除万难的决心与勇气,更有厚德载物、吃亏是福的卓越品质,经受住了各种风险与压力的考验,也经受住了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巨大冲击,数不胜数的实体经济关门倒闭,金苹果却屹立不倒,由小到大,由大到强,走过了十六年的奋斗历程,成为武威市农业产业的龙头企业,是河西走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在陈总的带领下,我们一行来到了金苹果公司研发基地,据介绍,公司研发团队已通过3个国家科技部部列重大科技成果,4个甘肃省、黑龙江省列项目成功转化经历的锻炼,使本公司科技研发及转化队伍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了历练和提高,转化这些成果给公司带来的巨大回报,更是深深地鼓舞着公司上下对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信心。公司已具备了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科研的能力。公司还与甘肃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酒泉职业学院建立了校企合作、院企合作的技术创新平台,由10余名高级职称的研究人员、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共同组成了强有力的技术创新队伍,并与美籍华人世界著名瓜类专家张兴平博士、奥地利专家Haollang博士、俄罗斯国家班库试验站、日本秋田县立果树研究院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11项。



听了陈总的介绍,我们肃然起敬,感受到了奋斗不息的精神力量。

从金苹果研发中心直奔加工生产基地,据悉,生产场地占地面积近60000平米,标准库房11000余平米,高标准种子晾晒场4000余平米,稳定的试验用良田600余亩(分布在4省5地),总栽培面积近20亩科研用日光能温室16座,种子质量检测室近300平米,各类检测仪器和设备齐全,各类加工机械和设备630余台套,其中不乏从国外进口的优秀设备。为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方便工作,公司不但配备性能优良的通勤车,而且配备乘用型小汽车12辆,考种室、种植资源恒温储藏室面积大、性能好。公司将继续按各科研项目的立项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设备、提升层次、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完善研发费投入核算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以不断提高公司的科技创新实力,来不断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成功培育了中国第一个天然无壳瓜籽杂交种"金无壳",其技术水平处国内领先水平,被列入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中,重点支持向全国推广。甘肃、内蒙、新疆、黑龙江等天然无壳瓜籽主产区杂交种的使用率达到了90%以上,产量水平和经济效益大幅提高,成为当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
公司先后培育了处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农作物新品种21个,荣获国家专利9项,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获武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武威历史上该等级奖项零的突破)、三等奖各一项,并荣获国家科技部科技成果转化金桥奖。


生产基地周围瓜果飘香,硕果累累的葫芦,令人心生愉悦之情,硕大的金瓜、红苹果、绿苹果洒落在绿草茵茵的青草地上,更是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

一路同行的有中国改革报甘肃记者站站长刘贵奇、中国甘肃在线网创始人、总编赵小川,丝路经济文化网创始人、总编张纵泰,剪纸、篆刻艺术界的樊江华等朋友。


随后,陈总带领大家进入了生产车间,穿戴无菌工作服后参观了无壳瓜子的拣选、质检、生产、包装、运输等各种流程,观摩了天然无壳瓜籽出口产品全自动流水生产线、精细种子加工生产线、高标准种子质量检验检测室和种植资源及种子仓储设施。


我们不禁感叹,吃了这么多年的瓜子,想不到还有无壳瓜子,更想不到的是还有这么复杂的生产环节!不由得问起了这么大批量的瓜子来源于哪里?工作人员介绍说公司设立有专门的科研机构---武威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先后成立了五个专门的科研机构-无壳瓜籽研究所、玉米种子研究所、籽用瓜类研究所、作物栽培研究所、西甜瓜种子研究所。并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河北省沧州市、湖北省武汉市和甘肃省武威市建有4个实验站,试验地总面积达600余亩,并拥有较为齐全的科研设施和仪器,仅从事各类种子的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及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的大专以上科技人员64名,其中高级职称5名,中级职称10名,初级职称15名。

在奔向石羊河大峡谷的路上,陈总提到了公司积极投入了石羊河流域生态的综合治理工程,在武威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先后垫、投资数十万元进行先进滴灌设施和技术的引进,把滴灌当作一项系统的生物工程来做,多次到滴灌工程做的好的新疆考察、学习,并引进技术力量强、理念超前的滴灌设施厂家,到武威参与这一工作,先后在凉州区和民勤县设立5个滴灌示范点共计2000多亩。


经过一段坎坷不平的泥泞小路,车辆在崎岖颠簸中,我们来到了这个大峡谷,来到了这片静谧的原始森林,一条澄澈的小溪流静静的流过,像一条绿色缎带穿过这片树林,感受到了未经雕琢的原生态自然美,鸟语花香,天人合一。无论世界如何纷繁喧嚣,无论岁月如何风云变幻,它始终如一的默默流过荒漠的戈壁滩,流过这片美丽的原始森林,承载着金苹果,海纳百川,汇入大海,搭乘新时代新征程的快艇,奔向远方,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