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托尔斯泰之《复活》
在经典名著《复活》中,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描绘了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虽然比起一些波澜起折的文学作品来说是显得有些平淡,但其中折射蕴含的深刻道理确是能令人为之一振,受益终生的。
故事是这样的:上流社会的浪荡贵公子涅赫留朵夫在法庭上偶遇多年前曾经与之有一夜情的妓女玛丝洛娃后,在精神上不断发生剧变,逐渐脱离贵族阶层腐烂萎靡的生活,开始新的人生。复活是涅赫留朵夫的灵魂复苏,也是玛丝洛娃的精神拯救 ,整个《复活》就是在讲玛丝洛娃与涅赫留朵夫的相互拯救,互相成全。
托尔斯泰的这本著作最让我感动的一个地方是他对书中的人物与情节倾注了万分的真诚,真实的揭露了人性,毫无半点脱离实际和扭捏造作的姿态。涅赫留朵夫的灵魂并非一开始就完全苏醒,其灵魂苏醒的过程也颇为曲折,值得玩味。一开始,涅赫留朵夫将自己迎娶底层妓女玛丝洛娃看成是能提升自己人格,证明自己光荣伟大的工具。那时的他对玛丝洛娃还没有做到真正的尊重和深沉的同情,而只是沉浸在浅薄的自我牺牲与感动中。但当他经历了更多的不合理,野蛮的事情,目睹了俄国大地上更多的苦难与丑恶,他成长了不少。到本书的结尾时,涅赫留朵夫放弃了自己自私的小念头,成全玛丝洛娃与西蒙松的爱情,并真心为玛丝洛娃找到一个有能力保护她的人而感到欣慰。
我读托尔斯泰之《复活》年少被蒙骗诱拐失身,后沦为妓女的玛丝洛娃也有一个不愿意承担辛苦的劳作,酗酒,淫荡的妓女转变为精神饱满健康,身体健康,愿意相信他人,为他人付出的独立自信的新女性。
在本书中,托尔斯泰怀着对人类的怜爱和同情,深情得描绘了一场动人的灵魂救赎。在他的眼里,错误与罪孽并不完全归咎于个人,而还要审视社会对犯错之人的伤害与不良影响。托尔斯泰怜悯犯错的人,他多希望每个被困在监狱与人生绝境中的人能插上一双翅膀,真正得到灵魂的救赎与复活。托尔斯泰,是一个真正的仁慈之人,他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他心里怀着对全人类的爱与期望,他的心是十分柔软的。
我记得漫画家白茶在《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中写过一句话:人啊,谁一辈子没干过几件龌龊事,既然彼此彼此,那就放过彼此。托尔斯泰能站在一个怜悯同情的角度看待有错之人而非站在道德至高点疯狂抨击他们令我十分敬佩与感激。生活中,每个人都不是至圣完美之人,难免要犯点错,甚至犯罪。若非彻底心如铁石,冷心冷肺之人,多少是要为自己的错误罪孽有后悔之前,弥补之意的。原来的我也认为那些关在监狱里的人不配得到同情,理解与尊重,但在看了一部美国的监狱纪录片后,我的想法多少有些改变。在这部片子中,我看到了那些在外人眼里穷凶恶极的罪犯不同的一面,他们也有情感,有悔意和重新开始的希望。在写涅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时,托尔斯泰并没有贬低他们,而是愿意站在人性,人类最真实的角度去还原去呈现。
涅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觉醒是令我振奋的。年少的涅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抱有纯洁美好的爱情,他喜欢在姑妈的庄园里静静的写论文,读着思想先进的政治著作,思考着如何去改变和拯救苦难大地上的人民。那时候,他还是一个有理想有情怀的进步青年。可后来在上流社会糜烂的浸泡下,这个大好进步青年堕落到了人间地狱,变得油腻,做作,虚伪,自私,抛弃了一切诗与远方的情怀,留恋在肮脏而令人作呕的垃圾堆中。
仔细想一想,我们是不是有一点点像涅赫留朵夫呢?年少时有着无比远大的理想,立誓要成为一个令人仰慕,能为群众做贡献的伟人。可在岁月与现实的磨难下,却变得浑浑噩噩,全然忘了那时的理想信念。也许,不是忘了,而是不敢想了罢。就像庞龙的那首歌中所说:是啊我们都变了 ,变的现实了。不再去说那些年少热血的话,兄弟我们都像是, 山坡滚落的石子,都在颠碰之中磨掉了尖牙。
当涅赫留朵夫再次拿起尘封已久的土地改革书籍,当他牺牲自己的利益把土地分给农民,当他努力与狐疑的农民解释自己的改革方案,当他追随玛丝洛娃前往西伯利亚时,他渐渐复活了,精神上的那个他战胜了动物的那个他。多希望我们也能像他一样给自己来一场精神的救赎。我希望每次一喝完酒就给自己和家庭惹一大堆麻烦的酒鬼能成功戒酒,拯救自己和家庭。我希望冷漠自私的人能学会关爱他人,当一个真正的人类,解救自己的灵魂。我希望,每一个生活在人类大地上的我们,都能得到灵魂救赎,都有机会自我拯救或者被拯救。
为何现在这么多人活的很痛苦,整日浑浑噩噩,找不到精神的慰藉处,寻不到生活的意义,甚至一度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归根到底,是因为灵魂无处安放,没有希望。这种人,他们是活着的死尸,他们的灵魂没有被燃烧,点亮!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说的便是灵魂仍没找到住处的人们。在今天这个压力重重,各种人士沉迷于抖音,快手这种精神鸦片的时代,最重要的不是不停的抱怨,谩骂,嘲讽,不信任时代与人民,不断提出国家社会迟早要完的理论,而是去为13亿人民个个安分好自己无处可归,漂泊无依,到处乱窜的灵魂!我总觉得,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和人民,是极其需要进行一场盛大的灵魂复活活动的!
我读托尔斯泰之《复活》在蜕变中,涅赫留朵夫不断问着一个问题:究竟是我疯了,还是尽情沉浸在腐烂堕落中的上层社会疯了?涅赫留朵夫来自俄国的上流社会,在那里,再浪荡再下流再无耻的事情也会被视为正常甚至标榜为高尚。在那里,涅赫留朵夫做下流卑鄙的事情时不会受到责怪,人们对这习以为常,不把这类事当一回事。而当涅赫留朵夫作一些改善人民生活,乐善好施的好事时,人们却以为他疯了,对他百般嘲讽质疑。当你作出一些与你属于的那个圈子格格不入的事情时,你绝对会受到质疑嘲讽,甚至是排挤,即使你是智慧正确的,而他们是愚昧错误的。
我想这时的你一定会犹豫着到底要不要坚持自己。答案是,当然要。不是你疯了,而是他们疯了,你并不孤独,只是你还没有找到真正属于你的伙伴而已。涅赫留朵夫在原来的旧圈子里不受待见,被认为是疯子,但当他接触到那些革命者后,他发现自己其实并不孤独。这些革命者中,不乏有出生高贵有权有钱的,但他们就是毅然放弃一切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当你怀疑自己是疯子,不合群,与他人格格不入时,其实还有人比你更奇葩。你只是还没有见到自己的同伴而已。所以,只要你认为你是对的,那就不要害怕,去坚持,去努力,去证明自己是对的,让他们最后乖乖闭嘴。在一群堕落的大学生中,总有一个会是努力上进的。那个人也许早出晚归,努力奋斗,会被嘲笑排挤讽刺。但千万要相信自己不是奇葩,奇葩的人多的去了,只要你坚持自我,到达了那个群里和高度,便总会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队友。到时候,你就是绝对的正常人,不会再被叫疯子,神经病了。也许,幸运一点的话,还能再见到比你更奇葩的奇葩呢。
本书的结尾,有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那就是一个讲出轻狂话语的老流浪汉。老人说:我什么信仰也没有,我除了自己谁也不相信。我已经抛弃了一切,我既没有名字,也没有住所,更没有祖国什么都没有,我就是我。老人的眼睛炯炯有神,眉毛气愤的皱起来,带着批判一切和无所谓的态度。我想,这个轻狂愤怒的老人大概就是托尔斯泰老头自己的化身,这个他批判一切,目中无人,是一个想要摧毁一切重塑光明的进攻者,批判者。
我读托尔斯泰之《复活》可是托尔斯泰写完了整本书,也没能为这个黑暗的俄国社会找出一条具体可行的拯救方法来。于是陷入痛苦纠结思考的托尔斯泰又从一个批判轻狂的形象转入到了借助宗教得到一个模糊答案的迷惘者。书的结尾处,涅赫留朵夫在做完他认为该做的一切后再度陷入了迷茫,最后,他又读起了马太福音,找到了一个宗教式的答案。最后,托尔斯泰仍旧跳不出历史的局限,只得用他最痛恨的宗教来得出自己与变革者涅赫留朵夫的最终思考。实际上,托尔斯泰能不能找到正确实现俄国光明前途的道路显得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他进行了一番伟大的思考,并留下了这本伟大的《复活》,启迪着困境迷惘中的人们进行有意义有深度的思考。毫无疑问,《复活》称的上是一本伟大的书。